首页历史趣闻1957年毛主席苏联演讲,用英语“说晕”留学生,他如何化解尴尬?
67664

1957年毛主席苏联演讲,用英语“说晕”留学生,他如何化解尴尬?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45:595

1957年,世界著名的莫斯科大学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演讲。这次,要站在讲台上的是第二次访苏的毛主席,台下的听众是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留苏学生们。

留苏学生们知道主席的到来十分惊喜,纷纷涌入了预备着要开始演讲的会堂。

在这次演讲中,毛主席说了一个英语单词,然而大家都没有听懂。场面一下子尴尬起来,留学生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想不到的是,毛主席这时巧妙地说了一番话,缓解了尴尬,让会场的气氛比先前更加热烈。

主席说了什么呢?

莫斯科大学

演讲发生在1957年11月17日,当天正好是星期日。莫斯科当时正下过一场雪,整个城市都变得洁白而干净,闪烁着光芒。毛主席可能会过来演讲的消息,在前一天晚上传遍了整个学校。

留苏学生们已经期待了整整一晚,连窗外的雪景都没心思观赏,只等着时间一到就冲向通知里说的大礼堂。

早上八点才过几分钟,还要将近两个小时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才会开始讲话,可留学生们早就等不及了。

他们早早地挤满了大礼堂,三千个座位一个也没留下。人挤人挤得满头大汗,恨不得打开窗户让外面的冷风凉一凉。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讲话

陆定一同志的讲话当然很重要,可是在同学们的心里却一直忐忑着,想着主席到底会不会来这里。满载担心的纸条像是窗外落下的雪花一样,纷纷扬扬飘到了主席台上。

连当时的大使刘晓都笑着说,他面前这一座“小雪山”里,有一大部分都是关于主席的。

等到陆定一结束报告后,下午三点左右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主席正在开一个国际会议,等散会后说不定就会来大学了。

这消息一传来,学生们都激动了起来,气氛一下子像过年一样喜庆。连刘晓大使说这个会议可能要开很久都浇不灭同学们的热情,他们纷纷说,就算是要等到晚上都愿意。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赶来大礼堂的留学生就更多了,他们见礼堂里已经没有空位,就和已经坐下的同学硬挤在一起;座位上挤不下了,就坐在走廊上,要不是头上的横梁站不了人,大概也要被热情的同学们占领。

就算这样,还有很多同学实在是坐不下,只好被安排到旁边去听广播。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演讲

突然间,现场变得忙碌起来。苏联的电工开始爬上爬下拉电线,装水银大电灯;中国的摄影记者开始跑前跑后地拍照片。

这样一来,学生们更激动了。他们更加确信:毛主席肯定会来这里给他们演讲!

几个动作快的学生跑到门外,随时准备听着消息。

几乎是每隔两三分钟,门口就会冲进激动的学生,喊着主席的最新动向。而他们每来一次,教室里的气氛也更热烈。

终于,在学生们的心已经要跳到房顶上的时候,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外。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跟着他,看着主席的一举一动。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留影

在这次演讲上,主席中间讲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这本是激动人心的感言,但因为主席本人的湖南口音很重,大部分同学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

主席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用英语向他们解释:“世界就是world”。

然而,在这一解释之后,留苏同学们更加茫然了。作为来苏联的留学生,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俄语教育。苏联教授一连串的俄语词他们耳熟能详,但主席讲的英语,他们没有学习过。甚至因为讲的不是汉语,要比之前还要茫然。

莫斯科大学的留学生

主席见状,就问身旁的刘晓:“世界的俄语怎么说?”

刘晓回答是“米尔”。于是主席接着他的话,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这样一来,全场同学都听懂了主席的话,欢呼声和掌声也更加热烈了。

主席接着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莫斯科大学旧照

这样殷切期盼的话打动了在场学生的心。他们等待了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感动和荣幸。“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呼声响彻礼堂,掌声经久不久。

过了一会,主席又讲起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垒的情况,他巧妙引了林黛玉说过的“不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引起了学生们的阵阵笑声。

说着,他又讲到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事情。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演讲

前不久,苏联发射了一颗重达七十公斤的人造卫星。主席问旁边的刘晓大使,体重有没有达到七十公斤。刘晓大使楞了一下,回答道:“没有,还差一点。”

听到这样的回答,主席风趣地说:“就是说,苏联可以把刘晓大使送上他,美国还做不到嘛。”此话一出,台下的同学们更是忍俊不禁,笑声连连。

莫斯科大学旧照

说着,主席又讲起四川地区鼠患严重的事,笑着问邓小平同志:“你们老家四川老鼠成灾,夜间老鼠上炕把小孩的耳朵都给咬了,你怎么不管管?”

这一句话又逗得全场人大声笑起来,“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再次响起。

可是,这一次主席在满场的欢呼声中,笑着说道:“那么还要我超额完成任务吗?

见同学们都笑了,主席却认真起来,他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说:“人是没有不死的,有哪一个两千年生的人活到现在?人不断地诞生和死亡,一代传一代,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

他对着台下的同学们认真讲着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但学生们的热情却无法浇灭。即使主席这样说,他们的欢呼声也没有停下来,而是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掀翻房顶。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演讲

讲完了这些严肃的话题,主席问了现场学生几个问题,又说起了自己的生活,讲起游渡长江、渡湘江和游过钱塘江的故事。

他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保重身体,之后又和一直等在一旁听广播的同学们见了面,最后才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催促下离去。

其实,主席在演讲中突然插入一句英语并非无端之举。早在1939年,写《西行漫记》的斯诺就收到过一张毛主席的英文纸条。

当时,他带着自己写的书第二次来到了延安,把已经写成的《西行漫记》送了主席一本。

这本书里详细地写了斯诺1936年来延安的所见所闻,十分真实也很是真诚。

毛主席见到这份礼物后也很高兴,于是写了一章便条给斯诺。可斯诺一拿到这张便条,整个人都疑惑极了。

这便条虽然是中文写的,可看得懂中文的斯诺居然根本没办法用中文读通顺:

斯诺与毛主席的合影

三块肉喂你马吃。

便条是这么写的。斯诺想了又想,居然用英文读懂了便条。原来,这张纸条上写的是音译的“Thank you very much”。

这可把斯诺给逗乐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毛主席居然会这样和他开玩笑,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居然在和美国人拿中文写的英文开玩笑。这件事本身就够有趣了。

早在1910年,毛主席就已经接触到英文这门学科了。当时,他离开家去新式学堂读书,这所学堂开设的课程里就有英文。可学生时代的毛主席却有些偏科,对英文没什么兴趣。

(右一)为斯诺

从这所学堂毕业后,因为想做一个商业家,主席进入了长沙一所高等商业学校。可没想到这座学校居然是用英文授课的,可主席英语基础并不好,这样的授课方式让他感到非常吃力。于是,他从这里退学了。

三年后,毛主席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之后被并入第一师范)读书时,英语成绩依旧不好。不过,当时主席本人也并不喜欢英文这门学科,对此并没有激烈的反应。

毛主席与八路军的合影(斯诺拍摄)

可是,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一股“留洋热”,毛主席一度也想要去法国开拓眼界。但他外语基础太差了,最终也没能成功赴法,只能去了北京。

在老师杨昌济的安排下,他做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开始逐渐关注起了工人运动,借了一本相关的书籍。可这本书正好是外语写成的,无奈之下,主席只好请杨开慧帮忙翻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旧照)

这两次打击让主席意识到了英文的重要性。他开始逐渐把英语当成了认识世界的一扇门。

此后不久,他就开始自学英语,每天都要读英语的文章。虽然中途因为事务繁忙而中断过,可是等他一有机会,就重新捡起了英语的学习。

毛主席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的苏家坡养病,曾志与他同住。据曾志后来回忆说,毛主席找了读本,每天都念着湖南口音浓重的英语。

谈起这段回忆,她说:主席在一旁认真读着英语,自己却被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逗得乐不可支。

可是,不管自己怎么笑,主席都没有停下来,只是旁若无人地读着他的湖南英语。

曾志的话语里充满了敬佩。

(右一)为曾志

十年苦读,斯诺来到延安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惊喜。

不仅如此,主席还一度自创了一个英文单词。在延安会见美国女记者斯特朗的时候,这个词横空出世

1946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阴谋挑起内战,在斯特朗为这个问题而来到延安。在这次会谈中,毛主席豪迈地说:“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可这一下子,翻译成了问题。英语里是没有纸老虎这个词,斯特朗只好把它翻译成“scarecrow”,也就是“稻草人”的意思。但是,稻草人是摆在田地里吓唬乌鸦的,主席口中的“纸老虎”是说反动派就像纸糊的一样,外强中干的意思。这两边对不上,传达的消息也就未必准确了。

于是,主席想了想,说:这纸老虎,就应该叫它“paper-tiger”。说完,他自己用湖南口音的英语重复了几遍“拍拍太根儿”。这下斯特朗也明白了,把这个新词传到了美国去。

毛主席1972年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的时候,就再次用了这个词,说美国的一些做法就是“paper-tiger”。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话归正传,学习英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建国后,主席还专门找了两个英语老师。其中,第一个是新华社国际部的林克,他来的时候是1954年10月,到主席身边担任国际事务秘书。

当时,主席学习英语主要还是为了工作,经常在外出的时候还在公文包里带着英语书。林克回忆到:因为湖南话里的n和l一向是不分的。因此,这样的习惯也被主席带到了英语中去,经常把“night”读成“light”,被他纠正了好多遍也改不过来。

不过,主席和很多学生不一样,不会因为被纠正的次数多了而害羞不肯念。不管错多少次,他都会很坦然地继续大声读。

主席1956年在武汉横渡长江后,一上船就问身边的秘书:为什么英语里的“nation”是国家和民族通用的。这让当时负责安保工作的谢群滋惊呆了: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时候,居然还有心力去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关系。

此后,他还专门建议各省的第一书记都要学习一点英语,还提议中央为他们增派英文秘书。主席说:“我们不是要和美帝国主义作斗争嘛,你不了解它,怎么和它作斗争呢?”尽显了他的自信和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和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章含之与前夫洪君彦

后来,林克因工作调走,主席又找了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做老师。她是跟着养父来参加主席七十岁寿宴的,在宴会上,主席问过她的工作情况后,就问:“章老师,你愿不愿意当我的老师啊,我跟你学英语。”

这一问让章含之惊讶极了,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居然还有给毛主席当英语老师的一天,惊喜地答应了下来。于是,从1964年元旦以后,每个周日章含之都会到主席那边教英语,每一次都是一个多小时。

章含之与女儿

和别人不同的是,主席学英语并不依靠普通的教材,而是依靠马恩相关的著作。最开始,接下这个任务的章含之自己带了教材,却被主席拒绝了。他说:“就用这个来教我吧,我已经知道这个里面写了什么,再根据这个学英文会容易一点,且跟我的思维有一点关系。

就这样,主席借着马克思主义著作,一边学习英文,一边继续加深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十几年来,他学英语的习惯始终没有间断,教材上被他标注得密密麻麻,全是各种各样的记号和小字。

后来,主席年纪大了,视力下降之后,就拿着放大镜继续学习,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上,从头到尾都是密密麻麻的蝇头行楷字。

正是经过这样刻苦的学习,主席最终能熟练地阅读各种英文刊物。而他学习中不以自己身份地位为傲,不耻下问,勇于改进,决不放弃的精神和他风趣幽默的性格也是他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单刚,王英辉. “世界是你们的”——在莫斯科聆听毛泽东演讲[J]. 文史博览,2009(07):22-24.

[2]单刚,王英辉.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对留苏学生的演讲[J]. 新湘评论,2012(10):10-11.

[3]马薏莉,刘文楠. 两个革命之间: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1948—1966)[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0(02):49-78.

[4]李杨. “记录历史”与“创造历史”——论斯诺《西行漫记》的历史诗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15(05):103-116.

[5]杨蓉. 埃德加·斯诺笔下的中国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崔娟.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埃德加·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研究[D].延安大学,2015.

[7]惠子. 埃德加·斯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2.

0005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