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告诉杨得志:不可轻视马家军,否则必吃亏,为啥他没听?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箴言来劝诫人们要摒弃偏执,善于纳谏。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因为不听劝而犯错的不在少数。
一千多年前,前秦王苻坚就是因为没有听从忠臣王猛不要图谋晋室的忠告,执意与东晋争权,结果非但没有灭掉东晋,反被其所覆。
无独有偶,近代时期也有一个人,他因为不听从毛主席的劝诫而在打仗的时候吃了大亏。
那么,此人是谁?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开国上将杨得志和马家军之间对决的故事。
杨得志原名杨敬堂,于1911年1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南阳桥的一户农民家庭。
1928年,年仅17岁的杨得志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并于同年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数十余年间,杨得志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从底层做起,先后历经了国内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考验,终于荣升为师长。
回首杨得志成为师长的这一路,可谓是丰碑无数,不知有多少强敌都败倒在他的刀下,而他也正是踩在这些敌人的尸首上才能有今天的殊荣。
兰州城附近马家军早在国内革命末期就已在此处占地为营,十几年间屠杀了我党数万名将士,残忍暴虐,嗜杀成性。
不仅如此,马家军因为盘踞兰州城多年,对当地的地形了如指掌,且兵力十分雄厚,一直是我党在西北地区的劲敌。
此前,我党也曾派遣过部队前去,但都不敌兵强马壮的马家军,皆命丧其手,这累累的血债都被我党众将士时刻铭记于心,久久不敢忘怀。
为了能够早日手刃这些嗜杀夺命的刽子手,夺回兰州城的失地,我党西北野战军全体将士接毛主席指示,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奔赴兰州城与之作战。
1949年8月20日,驻扎在兰州城边的马家军被西北野战军从东、西、南三面重重包围,而其中参与围剿任务的部队就有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的19军团。
临战前,毛主席就预先嘱咐彭德怀:“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杨得志等对两马是没有经验的。”
彭德怀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对杨得志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轻敌,甚至还为此专门在全军面前做了训示,他说:“青马匪军为今日敌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全国也是有数的顽敌,我们对他须有足够的估计,并作充分的精神准备,力戒轻敌骄傲性急。”
坐守兰州城的两股马家军势力分为马步芳和马继援两派,双方的势力均不可小觑。
马步芳和马继援针对我党三面包围的现实作出了相应的战略决策,最终,他们一致将枪口对准了我党南面的部队,并强开火力。
奸诈狡猾的马步芳调集他手下的精兵强将,对沈家岭、营盘岭、马家山三大主要阵地严防死守。
虽然我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马家军却在地利上占尽了先机。
为了防止马步芳和马继援率主力部队不战而逃,与青海的马家军势力汇合,西北野战军于8月21日对兰州守军发起进攻。
21日早上6点,野战军以19兵团为先锋,首先向地势险要的马家山进军。
用心险恶的马家军在阵地前沿埋伏了大量的炸药,致使冲锋在前的19兵团的士兵们死伤大半,伤亡惨重。
就在此时,马家军的侧翼部队又突然出现,从两侧包了上来,我军被四面包围,不得已只得停止攻击,战役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加之我军本就处于地理劣势,战争开始仅几个小时,我军就有过半伤亡。
经此一战,杨得志这个“常胜将军”的称号也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所以事后他也作了极为深刻的反思。
在他看来,自己每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应该早就刀枪不入了,但这次的失败到底是他过于倨傲了。
据杨得志的部下说,晚年的杨得志是如此评价马家军和兰州之役的:马家军比日本兵强悍,历史上还从没遇到过。
其实,杨得志如此说并非是高估了马家军。
早在扶眉战役之后,胡宗南的主力部队被消灭,青宁二马就成了我党在西北唯一的威胁势力,其实力之强劲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此次19兵团作战失利早在毛主席和彭德怀的预料之中,所以战败的结果并未让他二人感到意外。
作为19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本就应对此次战役失利负全责,况且,兰州一役我军的伤亡之所以会如此惨重,归根结底是杨得志之过,是他未听从毛主席的劝诫,过分轻敌了。
面对马家军这样强大的敌人,杨得志误判形势,没有派出他麾下实力最强的63师,而是派遣了65师这样一支新锐部队,来对战马家军中实力最强的100师,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杨得志的误判形势、不利地势,以及战略失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兰州一役注定是要失败的。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当初,毛主席明知杨得志可能会轻敌,为何还要派他去对抗马家军呢?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如此安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于对杨得志的信任。
众所周知,杨得志跟随毛主席征战沙场数十余年,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与马家军对战之前他也是战无不胜,从未遭遇过滑铁卢。
经过多年的朝夕相处,毛主席对自己的这个至交故友甚是了解,他知道杨得志虽然有些居功自傲,但毕竟是个战场老手,与马家军也算是势均力敌,若要与马家军对战,杨得志定是不二人选。
并且,作战前,毛主席已对杨得志几番嘱咐,还特地交代彭德怀对他再次叮咛告诫,他原以为凭他对杨得志的了解,他多少也能听进去一些,却不知这一点终究是他想错了。
虽然杨得志首战便吃了大亏,让我党损失惨重,但好在兰州城一役的胜负还未成定局,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8月22日,63师和65师因对作战结果不满,决定再次对马家军发起进攻。
然而,作为此一役的指挥将领,彭德怀却比任何人都清醒,他立刻安抚众将士的激愤情绪,并即刻下令停止进攻,稍作休整,检讨不足,重新准备作战。
1949年8月25日,彭德怀已将部队修整完毕,准备对马家军的残余势力发动第二次总攻。
在总攻正式开始前,马步芳给马继援发来了一封绝密电报,电报内容大致如下:如果马鸿逵、胡宗南的部队再不来援,即保存实力,撤守青海,切记!
但是,让马步芳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撤往青海,整个兰州城就已被我军一野的部队给团团围住了。
此一役中,我军将士士气振奋,誓要为那些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报仇。
进军当晚,马家军的外围防线便被一野部队给击溃了,并且把马家军唯一的退路黄河桥切断,此战我军大获全胜,唯一的疏漏便是让马继援趁乱逃走了。
8月26日中午12时,兰州城终于被解放了,我军仅用了36个小时就拿下了兰州城,这也算是我党史上又一光辉历程了。
在兰州战败后,马步芳感觉大势已去,无奈他只能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沙特,而这场战役唯一的漏网之鱼马继援也在2012年病逝了。
马继援死后,“西北三马”的最后一位领袖马鸿逵也逃往美国,几年后在洛杉矶去世。
马家军的历史终于随着“三马”的相继离世就此翻过,而兰州之役也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兰州城一役,杨得志的兵败再一次提醒我们:不听劝要吃大亏!
杨得志驰骋疆场多年,作战经验之丰富自不用多说,可他到底还是败给了马家军,真的如他所说,是因为马家军比日军还要剽悍吗?
小编以为不然,马家军的势力固然强劲,可杨得志也不是吃素的,哪那么容易对付?
否则,毛主席也不会坚持要派遣杨得志与之对抗了。
其实,在小编看来,杨得志并非是真的打不过马家军,而是他没有听从毛主席的忠告,行事也不够谨慎。
试想,如果当初杨得志正确听取了毛主席的建议,对敌时多一些谦虚和谨慎,那么,以他的实力必定能够大获全胜。
不过,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无论什么样的借口都不可能让时间倒流,去改写历史了。
或许于杨得志而言,兰州城的战败将是他一生不败战史上唯一的遗憾和耻辱吧。
希望世人都能以史为鉴,认真吸取杨得志惨败的教训,莫要再让这样的遗憾重演。
参考资料:
《杨得志进军宁夏势如破竹,马家军穷途末路,下令炸黄河大堤》盛世古巷
《解放大西北时,毛主席警告杨得志:不可轻视马家军,可惜他不听》素意花开
- 0001
- 0003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