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杀前叫嚣4个字,千年来让人耻笑,现在却成了一句流行语
一本《三国演义》将东汉末年、近1个世纪的乱世,栩栩如生地描绘在了我们的眼前。话说,黄巾之乱、董卓入京,一桩桩一件件将汉室的力量打击得体无完肤。
汉室衰微已成定局,天下诸侯并起、相互攻伐,虽是乱世,但也是群星闪耀的时期。有识之主无不求贤若渴,曹操赤足迎接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不难看出,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明主对于人才的疯狂追求。然而,人可以有才华,却不能恃才傲物,更不能凭着才华就轻慢别人,当你恃才傲物、轻慢他人之时,危机就来了。
在三国那样的乱世中,文臣武将一旦缺乏主公的支持,就会无容身之处,甚至是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蜀汉的魏延也是如此。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的嚣张气焰已经达到了顶峰,最后也因自己的嚣张被杀,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值得一提的是,临死前魏延大喊4个字,而这4个字却成为了今天的流行语。
两次追随皇叔
早在刘备还是刘表的附庸,寄人篱下与荆州之时,魏延就已经对刘备倾心。一直仰慕刘备之名的魏延,很希望能为刘备效力,而他并没有等待很久。
刘表就因为年事已高一病不起,刘琮和蔡瑁蔡夫人勾结在一起企图向曹操投降,献上荆州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魏延断然拒绝,并与蔡瑁张允起了冲突,怒不可遏的魏延选择了大开城门献城池与刘备。
可刘备却因为寡不敌众无法进城,后来魏延也受到荆州城中文聘的守军的围攻,混战之下逃出生天。在他去找寻刘备时,无可奈何的魏延,只得去投奔长沙太守韩玄。
赤壁战罢,曹操的水陆大军被孙刘两家联军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曹操自己都在回南郡的路途中屡遭险境,最后还是捡回了一条性命,率军退回许昌,重新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报仇。
刘备趁机占领荆州之后,开始趁势收复零陵、长沙、桂陵三郡,也就在这个时候,关羽来到长沙与黄忠大战,两天大战互有胜负。双方都对对方手下留情的举动,引起了韩玄的猜忌,大怒之下要斩杀黄忠。
在韩玄手下郁郁不得志的魏延,此时为了自己、也为了长沙,决定率领手下军士哗变举义。他救下黄忠的同时,斩杀韩玄,并投靠了刘备。
刘备进城后,召见了魏延,魏延认为得遇明主,满心欢喜、高高兴兴地去拜见刘备,却被诸葛亮设计与刘备唱了一出双簧。诸葛亮以威恐吓魏延,刘备则以仁德安抚魏延之心,双管齐下将魏延镇住。
从此之后,魏延便成了刘备帐下的将领,但其实魏延的所作所为,在诸葛亮看来此人还是不能留。奈何,魏延真的有能力,并且也是真心崇拜刘备,也就将魏延留在了手下听用。
入川征战镇守汉中
后来,受刘璋邀请,刘备决定率领魏延和庞统进入蜀中、伺机而动。在征战途中,刘备发现魏延不仅仅武艺高强,行军智谋之计也不在话下,一路上屡立战功,刘备对其也是越来越倚重。
攻下汉中后,刘备决定为汉中寻找一位将领镇守汉中,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重担一定是张飞来担起的时候,刘备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魏延,魏延因此成了刘备的心腹大将,更是坐镇汉中成了一方大员。
魏延获得官印镇守汉中的时候,刘备曾经问道:“如今,你也成为了一方大员,授予重任,上任之前你有什么想说的么?”魏延也不客气,非常自信地回答刘备道:
“若曹操举天下之兵来犯,延请为大王拒之;若曹操遣偏将领十万之众来犯,则请为大王吞之!”魏延的嚣狂和豪迈之情跃然于纸上,他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一番苦心。
汉中镇守期间,他将汉中打造成了铜墙铁壁一般的堡垒,近20年曹魏不敢犯。可以说,蜀国之所以能存续这么多年,与魏延镇守汉中编练军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魏延对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恃才慢士、狂妄不羁
俗话说得好:“盛极必衰”,占据汉中后,刘备的势力也达到了巅峰。远在荆州的关羽因大意失去了地盘,而后被杀,刘备一怒之下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最后落得个白帝城托孤、去世。
从此,蜀国主事之人变成了丞相诸葛亮,而诸葛亮接掌蜀国大权后,丝毫不敢怠慢,内修弊政、外与孙权恢复联盟关系,之后平定南中收复孟获,为蜀国提供了安稳的后方。
在这一切进行完之后,诸葛亮选择按照隆中对的计划进行北伐。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了中出子午谷的奇谋,可是诸葛亮生平用兵本就谨慎,子午谷奇谋的凶险程度太大,也就拒绝了魏延的建议。
也因此,魏延郁郁寡欢不得志,心中开始有了怨言。魏延素来擅长治军,他对手下军卒极为爱护,兵丁们的战斗力也远强于其他部队,可魏延的性格很不好、为人孤傲。
原本,刘备、关羽和张飞还在世时,他还对诸葛亮等人恭敬有加,但他们去世后,魏延的作风发生了巨大大变化,恃才慢士、比较骄纵,在军中众将中出了名的难搞。
所幸,魏延对刘备绝对忠心,并且魏延也在战场之上经常救护友军,因此军中众将也都让着他。可是,魏延自跟随刘备以来就一直有一个人与他叫板为敌,这个人就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
杨仪和魏延的冤仇,从刘备还在世时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当时魏延作为刘备的亲信,又在攻取益州时立下了很多战功,杨仪也不敢过于放肆去跟魏延叫板。
后来,刘备身死,杨仪却成了诸葛亮手下的大将,他与魏延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小摩擦使得两人之间的仇怨越来越大。子午谷魏延献策后,杨仪添油加醋,引得魏延将其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
有时候,魏延也不堪杨仪羞辱,常常提着刀就要斩杀杨仪。好在诸葛亮明白事理,他一方面尽力调节杨仪魏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力挺魏延、为他加官进爵。
坦白说,要不是诸葛亮对魏延一直持以安抚态度。杨仪早就被魏延手起刀落一刀两断了。可惜,好景不长,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军中。
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杨仪率大军返回汉中,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若不从则听任之。诸葛亮临死前,也考虑到了魏延杨仪之间的关系,嘱咐后事时更是直接给了魏延自由,可以说得上是仁至义尽。
只是,杨仪实在是竖牧小人,他不仅忽略了后半句话,更是派遣魏延断后、羞辱魏延。一时间,魏延心中大怒,恨不得将杨仪立刻手刃。
暴怒之下,魏延率领自己手下军卒快马赶路来到栈道前,烧毁栈道要跟杨仪讨要一个说法。在魏延看来,丞相去世后,自己就是蜀中最有威信最有资历的人了。
胸中的怒火与不得志令他大喊出:“谁敢杀我?”,却不曾想危险就在自己身后,结果说完四个字之后,身后的马岱抽出佩剑回应一句:“我敢杀你”手起刀落、魏延被斩于马下。
话说,魏延虽然死了,但是他这一句“谁敢杀我”也流传了千年,直到今日成为了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口头禅。当然,杨仪的结局也不好,他回到成都后,按照诸葛亮遗书,蒋琬成为了蜀中的掌事人。
可杨仪却没有得到任何赏赐,他心有怨言却被人告发,不久后自尽而亡。可以说,这也算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吧,害人者终害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0001
- 0001
- 0000
- 000296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