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渊起兵敢立刻称帝 朱元璋起义要广积粮缓称王 一文说清楚
李渊和朱元璋的不同战略选择源于当时的局势和各自的实力差异。隋朝末年,中国大地陷入了混乱与动荡之中。各地人民纷纷掀起了反抗的浪潮,而其中一位杰出的领袖,李渊,于太原率兵起义反对隋朝。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在短短一年之内,李渊就成功占领了长安,并接受了隋恭帝的禅让,成为帝位的继承者。这个令人瞩目的年份是公元624年。
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元朝末年,情况却大不相同。那时,起义浪潮此起彼伏,韩山童和刘福通领导的红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国家,而朱元璋则在红巾起义爆发的次年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五年后,朱元璋占领了滁州和和州,正是在这个时候,谋士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建议,而朱元璋也选择听从了这一建议。这个特殊的年份是公元1357年。
一、为什么李渊可以在起义成功后迅速称
当时的局势截然不同。李渊起义发生在公元617年,仅仅六个月后,他就率军攻占了长安,并拥立了隋恭帝的孙子杨侑为帝,随后,他还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这一举动旨在确立政治合法性,同时树立自己的威信,为日后登基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局势极其混乱,农民起义已经肆虐数年,全国各地涌现出数百支起义军,地方势力四分五裂,众多群雄割据,如河南的瓦岗军、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陇右的薛仁杲与李轨、幽州的罗艺、巴陵的萧铣、朔方的梁师都等等。在如此众多的起义军与割据势力中,李渊的实力显然最为强大。
事实上,隋朝早已经土崩瓦解,已经没有能力平定各地的起义军。而李渊的势力根深蒂固,他控制着关中和太原,这两个地区位于中原之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这使得他更容易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李渊的起义成功后,即位为唐高祖,他的实力让其他地方的势力无法对抗,他能够安然保存实力,即便中原的其他势力想要攻打他,也难以做到,因为他们无法越过其他地区的割据势力。李渊选择在太原登基,也让其他势力束手无策。
二、朱元璋的情况要困难得多
朱元璋起义时身无分文,原本是一名乞丐。他没有任何政治或贵族背景,他的起义只依靠自身的能力和家乡乡亲的支持。他不能犯任何错误,否则他的势力可能迅速崩溃。朱元璋最初是作为五元帅之一郭子兴的部下,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地位。红巾军起义中,各个领袖相继被杀害,红巾军内部矛盾丛生,而朱元璋的势力也相对较弱。他的东部和南部是元军,东南部是张士诚的势力,西部是徐寿辉,北部是刘福通,朱元璋被包围在几大势力之中,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朱元璋选择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这意味着他首先注重防御,努力巩固自己的地盘,大量积累粮食,同时不急于称王,不愿成为出头鸟。这个战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元朝的实力依然相当强大,朱元璋需要时间来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或者等到自身实力足够,才能够称帝。
李渊有强大的背景和实力,他能够迅速称帝,而朱元璋则需要通过谨慎的战略规划和实力积累,等待时机,最终成功建立了明朝。这两位伟大的领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国历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 0001
- 0001009
- 0002
- 0000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