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阻止岳飞北伐 偏安一隅及时行乐 注定了南宋待亡的结局
北宋南宋的两位皇帝,神宗和哲宗,都是具有远见和改革意识的君主。神宗推动变法,改变了保守派的立场,积极备战并进攻西夏,还任命了王安石进行变法。尽管最终失败了,但至少显示了他们的进取心,不甘于现状。
哲宗在年轻时就主张继续变法,并大力支持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在他亲自率领的短短几年内,北宋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西夏首都附近的横山山脉。正常情况下,西夏可能会逐渐被消灭,但不幸的是,哲宗在年轻时就早逝了,没有留下继承人。大臣们出于私心,竟然拥戴宋徽宗继位,导致了靖康之变。如果哲宗没有过早去世,北宋本可以消灭西夏,根本不会被金国灭亡。
南宋迎回二圣只是口号而已。考虑到南宋的国力和金军的战力,即使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能够恢复北宋失去的领土也已经很不错了。在成吉思汗时期,战力达到巅峰的蒙古帝国面对已经经过百余年汉化且战力衰退的金朝,也用了两代十余年的时间才消灭金朝。
岳飞北伐并不一定能得到南方士族和士大夫们的全力支持。靖康之后,朝堂上的大臣几乎都是南方派的,而赵构不可能向大臣征收税收。因此,南方百姓成了主要的纳税人,但仅仅依靠南方的税收是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北伐的,即使岳飞继续战斗,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收回失地,而无法消灭女真族。
要灭亡金国,仅仅靠岳飞是不够的。即使宋军将金军赶走,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成吉思汗攻打金国都花费了很长时间,北宋没有能力去东北消灭金国,他们的迎回二帝只是口号。此外,赵构已经成为皇帝,即使二帝回来了,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还在打仗,说明赵构的能力相当强大,皇位不可能不稳定。唯一的解释就是赵构团队是苟安求和派,他的才能远远不够,他是在深宫长大、性格懦弱的人。
岳飞身上可以看到赵匡胤、潘美、李继隆等名将的影子,这是赵构一朝的唯一希望。如果赵构成功北伐,他将名垂天下,但如果失败,就将万劫不复。维持现状只能让他继续做南方的小皇帝。另外,古代的通信条件有限,所以在外面的将领可以自由发挥。岳飞刚刚取得了战果,但是岳飞的北伐并没有最终成功,因为他遭到了朝廷的不信任和排挤。赵构担心岳飞威胁到他的皇位,于是在岳飞取得胜利后将其召回京城,并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这是南宋政治的一大悲剧,也是导致南宋无法消灭金国的原因之一。
北宋南宋的两位皇帝在对待西夏和金国的态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神宗和哲宗都推动了对西夏的战争和变法措施,尽力保卫北宋的领土。然而,哲宗的早逝和后来的靖康之变使得南宋无法继续北伐,最终导致金国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岳飞的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朝廷的排挤和内部矛盾,未能达到最终的胜利,最终被处死。
- 0000
- 0000
- 0000
- 0006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