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俄国文学巨人托尔斯泰的作品大全
在世界文学史上存在过很多名人,中国就有像鲁迅、老舍、冰心等,在俄国就有托尔斯泰、高尔基、列宁等人,今天小编说要给大家讲到的名人就是列夫托尔斯泰这个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是怎样的呢?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又有哪些?下面度哥小编就为你带来他的主要作品以及相关简介。
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的俄国时期的名门望族之中,本来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却天有不测风云,1岁半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在10岁的时候父亲也过世了,变成了孤儿,而性格也变的非常的偏激,由家里的亲戚将他抚养长大,1845年的时候列夫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中,主要攻读的是土耳其、阿拉伯语,但是他却是并不专心学业,而是对社交、对哲学非常感兴趣,并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
1847年,列夫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毕业之后,还曾为农民子弟办过学校,1848年跟随着自己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表现非常的勇敢,在这期间并发表了他的第一本文学小说《童年》,1954年的时候列夫托尔斯泰又被调离高加索前往多瑙河战线,并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在这期间他有写了几本小说,分别是:《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855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回来之后受到了同时俄国文学巨人的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热烈欢迎,并且在俄国杂志《现代人》上经常发表自己的小说以及文章,直到1859年,他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1857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列夫托尔斯泰的悲观情绪开始暴涨,他在1859至1862年间几乎是没有创作的。直到1862年,他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之后,过上了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在这段时间中,他将大量的事件都用到了文学作品智商,创作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列夫托尔斯泰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 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时代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大全
《童年》、《两个骠骑兵》、《一个地主的早晨》、《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黑暗的势力》、《克莱采奏鸣曲》、《天国在你们心中》、《主人与仆人》、《舞会之后》、《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对世界的影响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中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1913年、19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译成中文。抗战期间分别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扬翻译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译出版,而且根据原文翻译,不少名著都有几种不同的译本。
人物评价:
列夫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茨威格的《三作家》中记述了他。
列宁: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0000
- 0004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