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新科技,四川甘孜州民族博物馆文物穿上防震铠甲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文物保护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容松懈。
资料显示,我国60%以上的博物馆都处在强震多发的地震带上,存在突发地震导致文物大规模损毁的风险,但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实际应用的陈列文物防震技术仍偏传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馆藏文物防震仍然是国际性难题,不少文物珍宝因地震等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就此湮没于历史长河。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博物馆距离震源中心直线距离仅48公里。据西南科技大学模拟初步测算,博物馆建筑所受瞬时加速度约为0.15g,换算震级为6级,震感十分强烈。
震后发现,使用了一体化防震展柜的陈列文物无一发生旋转、起跳、倾覆、跌落现象。在9月、10月接连发生的多起达5级以上的余震中,文物仍无损坏、坠落,尤其镇馆之宝嵌铜泡黑陶双耳罐、银质镏金长寿瓶毫无位移。甘孜州民族博物馆馆长汤勇认为,一体化防震展柜在本次地震中起到了很好的文物保护和防震作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银质镏金长寿瓶
嵌铜泡黑陶双耳罐
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地处康定-甘孜地震带(又名“鲜水河地震带”),是四川地震史上最长最活跃的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起7级以上的地震,破坏烈度之强,堪称全川之冠。为解决地震对文物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四川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甘孜州民族博物馆于2018年引进了一体化防震展柜。
据悉,一体化防震展柜由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共同研发设计,创新性地在隔震装置内采用可调空气流量阻尼器、微型液压缓冲器,在达到隔震性能要求下以约束隔震展台运动行程,做到了防震与展柜一体化设计;装备内含的新型防震装置与地震响应识别装置,不仅具有极高的抗震效果及防震响应速度,可在数秒内使文物从受激振动状态回归静止,还可满足不同楼层,不同重量文物的隔震要求,以及满足多场景多尺寸的展陈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甘孜州民族博物馆所使用的一体化防震展柜实现了近年来国内博物馆经受的最高震级的安全抗震。
另外,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在9月遭遇的地震地点在鲜水河断裂带东段附近,据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地震发布的《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结果,未来康定及西北方向的炉霍、道孚后续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东南方向的石棉、越西、冕宁、西昌、巧家也有大震的可能性。这对一体化防震展柜的持续性研究、测试、改进、升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在文博领域打造的服务于文物保护展示的专业公司,坐落于“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文物保护装备研发、生产、集成、服务的公司之一,已在文保装备研发、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科技考古、智慧展陈等方面实现专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平台副理事长单位国家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物保护专用设施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咨询电话:18996358588
公司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国家文物保护产业基地3号楼20楼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9
- 0000
- 0000
- 0004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