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最美好的记忆——回忆恩师罗哲文先生
罗哲文先生收我为弟子是1984年。后来又专门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我为罗哲文先生唯一女弟子。谢辰生先生是现场见证人。为这个拜师仪式还特别刻制了一枚“宜宾罗氏入室弟子之印”,在证书上盖完后当场被谢老在粗沙纸上磨平。
罗哲文先生离开我们十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尤其那向我点着头慈祥浅笑的面容,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或是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依然还是那样亲切,仿佛先生就在我们身旁。
罗哲文先生的一生是为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国家风景名胜区、古建园林、长城保护研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保护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突出贡献,卓越功绩,彪炳史册。但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鲜为人知。我想把师从罗哲文先生近40年中,让我感触颇深的几件事讲述给大家,用美好的回忆,寄托对恩师的怀念。
没被偷走的“宝贝”
熟悉罗老的人都知道,他出差考察,总是单肩挎着一个沉重的黑色皮包,这是大家对罗老最深的印象,今天我们看到罗哲文的铜像仍是单肩背着一个包。说起黑皮包的由来,那是1998年的时候,我到牟锋(曾任原国家建委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局长,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的夫人)家里时,她对我说,“罗老背的那个包太旧了,你是他的学生,我委托你给罗老买一个实用的好一点的皮包。”我马上把牟锋局长的这份心意电话告诉了罗老,他很是高兴。我问罗老想要什么样的包,罗老说,“那我不客气了啊,我要大一点、结实一点的,一定能够装三个相机的包。”从拿到黑皮包的那天起,罗老出差就没离开过这个包,装了三个相机的黑皮包非常重,这三个相机就是方便罗老在考察中用不同的相机拍摄不同的景观。每当别人提出帮他背下这个黑皮包的时候,罗老都是拒绝的,因为包中的相机凝聚了他老人家的心血,承载了不同时期景观珍贵的历史的照片,为保护文物、风景名胜、世界遗产,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这就是罗老的“宝贝”!
有一天,罗老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说,他们家被盗了,我说“您家被盗了,您还这么高兴?”他说,“是啊,我们家被盗了,但是我那些反转片,我那些照片,还有那些资料,包括我的相机,小偷一样都没有拿走!”这个故事,后来还搬上了银屏。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大家风范》节目介绍罗哲文先生的时候,画面分屏展现,一边是我在讲罗老家被盗的故事,一边是罗老笑眯眯的画面。罗老的目光,嘴角的笑容,无不表达着对事业的执着热爱。
借来的照片
动议编写大型学术画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最初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李让找到我,刘慈慰社长专门给建设部时任部长侯捷同志写了呈报文。我和刘社长先后向部长做了汇报,侯捷部长听完汇报,欣然在请示报告上画圈同意。
于是我们抓紧开展工作,我向罗老汇报了决定出书的过程。罗老听了很高兴,告诉我要全力以赴。在罗老的帮助下,我联系了有关自然文化遗产的管理部门,把当时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21项世界遗产材料收集到位。在收集申报书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向有关部门去借单位仅存的归档文件,那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印象中最难的就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猿人头盖骨那张照片,从申报书上无法截取,必须是原始照片才行,但是多次联系未果,有关部门的回答是照片不能离开本馆。这件事难坏了我,只得找罗老,罗老立即写了一个便条,还为此打电话托人,最终破例借出这张照片。照片借来当天即进行翻拍,然后立马归还,总算完成了任务。排版的时候,罗老又带着我一图一文地进行审查。几百张图片、所有文字说明,不能出一点错误,而且每项世界遗产的图片都应该是最典型最有价值的资源片。比如泰山必须要有十八盘,峨眉山必须要有金顶,黄山一定要有迎客松,等等。我虽对自然遗产熟悉,但文化遗产全靠罗老把关,敦煌飞天的照片在编排时弄反了,罗老慧眼如炬,马上指出纠正。这本书是中英文对照版,罗老对英文的审查也非常严格,虽然翻译已经校过了,罗老还是找出了三处错误。2003年《中国的世界遗产》出第二版的时候,罗老已是79岁高龄之时,他坚持把全书和光盘内容重新审查了一遍。《中国的世界遗产》一书凝聚了恩师罗哲文先生大量的心血,没有罗老的帮助,这本书也不可能取得后来丰硕的成绩。
“我给你写中文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5周年、中国首批世界遗产诞生10周年之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的世界遗产》,被评价为“是向国内外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我国锦绣河山、科研成果、发展旅游事业等等的一件盛举”。这样一本大书,有些问题协调起来颇费周章。我的老师罗哲文先生主张“大团结”。最终确定《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署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联合编写。我去罗老家表示感谢,他说,大量工作都是你做的,我只是给你出出主意,主编肯定是你,中文序我给你写,英文序就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勒斯特来写。罗老笑眯眯地说,“你不是和老冯很熟吗,景峰是他的徒弟,就请景峰找冯·德勒斯特吧!”
这本书出版后轰动很大,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纷纷购买作为馆藏,在新华书店上架后更是一卖而光。不负众望,2000年《中国的世界遗产》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它也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吴良镛、周干峙两位两院院士和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都写了书评。在日本召开世界遗产大会时,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送给世界遗产委员会21位委员人手一册。委员们看到以后一致说好,因为这是宣传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最丰富,最具权威,图片最多的大型学术画册。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勒斯特看到成书后,发来热情洋溢的祝贺电函,称:“这本书为中国宣传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请南燕指正”
罗老经常讲,侯老、郑老比他年长,他是小弟弟。每年春节前罗老都会带上我去侯老家、郑老家拜年。2004年春节前夕,罗老打电话让我带着新出版的第二版《中国的世界遗产》,一起去看望侯仁之先生。我按照恩师的要求,陪同郑老,和张义生一起,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65号侯老家。罗老高兴地告诉侯老:“我学生这本书,第二版又出版了,今天给您带来了,请您指正啊。”我恭敬地把书递给侯老,侯先生接过书,认真地翻阅着,突然合上书,站起来走到书柜前,拿起一本《侯仁之文集》,然后伏在沙发前的茶几上,翻开书的扉页,用笔写下:“请南燕指正”。我一下子不知所措了:“侯老,您家有地窟窿吗?我得马上钻进去,在您面前,我怎么敢指正呢?”侯老笑着对我说:“你是世界遗产专家,我是做历史和地理学问的,我要向你学习,你应该给我指正啊。”罗老也笑起来,“对,对,相互学习,请南燕指正!”老专家们的这些举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那次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做何决定,都要问一问自己这样好不好、行不行,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盲目武断。在和这些老专家的接触中,我真切感受到,一个人的认知是永远不会到头的,无论在何时何地何人面前,都要永远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使自己不断升华和进步。
你是跳出园林看园林
去过罗老家的人都知道,一进门儿,走廊两边全是书,屋里地上也都是书,一个长沙发上也放着书、报纸和杂志。只有一个儿童靠背椅和罗老的一个椅子没放东西。罗老的桌子上除了瓶瓶罐罐,也都是书。
我每次去都会坐在那个儿童靠背小椅子上,望着罗老,听课。偶尔休息的时候,我会给罗老添一些茶水,罗老都会拍拍我的手,以示感谢。我们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一次罗老跟我说,他是80后,我听了特高兴,感觉罗老很年轻,很风趣。我跟他说,您是1924年生人,我父亲也是这一年出生的,但是我父亲已经不在了。罗老听了以后,拍拍我的肩膀,摸摸我的头,像是在安慰我,我顿时感到这是慈父般的导师。我们经常出差能碰到一起,因为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建设部主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基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罗老经常非常谦虚地这样说,你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同事。
在工作中,我的这位老同事,总是在关键的时刻给我指导、提携和帮助。建宁沪高速公路那年,要砍伐南京中山陵近百棵几十年以上树龄的法桐树。为此事,全国政协和建设部共同派出调查组。当时,罗哲文是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这边由叶如棠副部长带队,我作为建设部风景处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调查组。我当时任风景处副处长,负责起草初始报告。报告提交各位领导、专家审阅,罗哲文老师在我起草的调查报告上,用文字给了充分肯定,调查报告写得很好。这份报告及时送到有关部门,问题得到了解决。
1998年国家机关开始又一轮的精简机构改革。建设部有关司局实行业务轮岗制。我从工作了近20年的风景处调整到了园林处,仍任处长。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罗老,从我的话语中,罗老感觉到我的心里的不舒服和压力。他开导我说,你多年走在名山大川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着真山真水,现在要你把大自然搬进城市,做城市园林,有这么好的基础,你园林怎么能做不好呢?——“你是跳出园林看园林”。
罗老是古建园林专家,他把他的《中国古园林》送给我。他嘱咐我,要做好传承发展,过去做的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我们现在做的是城市园林绿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是出方针政策的,你要争取在大的政策上有所突破。在罗老的教诲和鼓励下,我和建设部的同事们努力工作,首次以国务院名义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会议非常成功。我和同事们一起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这个文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掀起了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出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绿地分类标准”“绿线管理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将园林城市的创建扩展到园林县城、园林城镇。一系列的行业法规和技术标准,指导了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健康有序进行。为了提高造园艺术水平,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我们举办了多次园林博览会,建设了园博园。在此期间,为了帮助我深入了解业务,罗老带着我重点编写了《中国园林之旅》西南卷,还带着我出版了《中国名园》等著作。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颁布实施五周年纪念暨园林绿化先进表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各地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630名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们特别邀请了罗哲文先生等数十位老专家参加会议。会上,罗老等老专家们深切感受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园林绿化事业飞速发展的新成就。罗老也对建设部主管全国园林绿化工作的园林绿化处处长学生的工作很是满意,他握着我的手,高兴地说“你是跳出园林做园林”。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而有些记忆却与生命如影随形。蓦然回首,我仍能看见罗老那沉重的黑皮包,仍能看见他洋溢着事业热情的笑容,仍能看见他伏案审书作序的身影,仍能听见他给我单独授课时那满腹诗书略带沙哑的声音,仍能听见他在考察路上为大家深入浅出讲解专业时的谈笑风生。
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总会在某一时刻迅速地集中而来,潮涌而至,闪耀着触动心弦的光芒。是的,那就是我对恩师深深的怀念!罗老,能做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0
- 0000
- 0000
- 0005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