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延安,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这样做
18714

延安,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这样做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35:570

延安市委办调研组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拥有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级别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的革命旧址群,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近年来,延安市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认真履行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的职责使命,努力呵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延安市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现状

强化规划引领,打造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先后制定实施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延安革命旧址群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规划》《延安市关于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1月,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成功获批国家5A级景区。同年9月,延安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全国唯一的革命专题类示范区。今年3月,《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把延安建设成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和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

坚持本体为先,全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抓住“一号工程”“十大革命旧址维修”等机遇,先后投入3.7亿元,维修保护了枣园、鲁艺、中央西北局等革命旧址47处。桥儿沟革命旧址东、西山旧址保护维修工程和西北局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分别荣获2019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下大气力整治周边环境,完成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抗大、四八烈士陵园、鲁艺等旧址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腾出了更大空间。认真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分级保护、抢救修缮、火灾隐患整治。夯实基层保护工作基础,宝塔区依托7个乡镇34处革命旧址,建立东北川红色革命旧址园区,开展集中连片维修保护。

宝塔山星火广场

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提升革命文物管理水平。成立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厅级建制,专门负责全市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并将过去由市林业局、市文旅局所属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等景区和延旅集团划归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夯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完成2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4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著录工作,先后为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配备文保员995名,确保革命旧址管理无空档。全面改善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中央西北局等旧址软硬件基础设施,主要革命旧址实现免费WiFi、IP广播音乐系统和二维码讲解服务全覆盖,革命旧址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先后编辑出版《延安精神》《红色记忆丛书——走进延安革命纪念地》《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亲历长征》《中国共产党延安历史大事记》等书籍34部17万余字,讲好红色故事。成功策划推出全国首个红色旅游大型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和大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永远的长征》《红秀延安延安》等红色文化品牌。精心设计“西北革命线”“长征落脚线”“大生产运动线”“转战陕北线”等精品参观学习线路,把红色景点变成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遴选百件革命文物,制作百集红故事《延安·延安》,为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供了“活教材”。

制约延安市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突出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革命旧址保护和日常运营资金缺口大。延安市革命旧址大多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长期风雨侵蚀,旧址建筑破损严重,部分文物本体和旧址安全隐患较多。2021年启动实施的延安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涉及69个项目,资金缺口1.41亿元。全市免费开放的纪念馆、博物馆和革命旧址管理运行投入较大,年资金缺口1.86亿元,地方财政负担很重。

二是革命旧址产权归属不一。全市23处国保单位有21处为国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瓦窑堡革命旧址刘少奇旧居两处产权为非国有;边区高等法院、南区供销社、延安民族学院等旧址由相关部门、行业管理;省级以下保护单位大部分产权归个人或集体所有,导致保护标准不一、管理力量不足、利用效果不佳。

三是史料基础性研究和延安精神内涵挖掘不够。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及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系统研究不够,特别是对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研究阐释薄弱。延安大学、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等单位各自为战、重复研究,没有形成集大成、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四是革命文物展陈形式单一。依托文物资源讲好党的故事、延安故事的办法不多,展陈内容、方法同质化,推介手段、开发模式缺乏创意,社会教育功能亟待增强。

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全面推进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抢抓中央、省委支持的重大机遇,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实现“多规合一”,高起点推进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将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解决革命旧址、纪念馆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营经费不足问题。开展“延安寻根工程”,争取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军队、高校和老前辈子女参与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展示工程,集中连片推进陕甘、长征等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统筹推进老城区改造,优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空间布局,彰显延安革命圣地城市风貌。坚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实施本体维修加固与山体绿化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群众感受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枣园旧址

系统集成党中央在延安、陕北十三年党史和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史。革命战争年代,延安曾经是党中央、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研究、传承、宣传党的历史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要牢固树立大党史观,切实做好党中央在延安、陕北十三年及土地革命时期、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区域党史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陕西榆林、渭南、铜川、咸阳和甘肃庆阳、宁夏吴忠等区域党史研究,归纳整理、连珠成串,拿出精品留给后人,避免因史料不足碎片化地解构历史、曲解历史、虚无历史。既要研究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也要研究中央办公厅、中组部等机构和其他重要人物的有关情况,填补党史研究空白。开展百年党史文物、文献、档案、史料调查征集,切实做好口述、实物史料抢救征集保护工作,见事、见物、见精神。积极争取将党中央在延安、陕北十三年党史和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研究项目列入中央和省级社科研究项目,在档案查询、资料获取、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并选派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牵头组织,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全面、完整、准确地记录党中央在延安、陕北十三年党史和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史。

打造新时代延安精神研究传播中心。深入研究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依据、精神实质和实践载体,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增强用伟大思想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素质,发扬顽强拼搏、忘我奉献的实干精神,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昂扬斗志,不断诠释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把延安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探索推广“互联网 ”教育模式,策划推出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转战陕北和毛泽东著作诗词及重要会议等陈列展览和专题研讨,打造体验式、沉浸式特色党课,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当好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传承人和践行者。

构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全局和系统观念,遵循文物保护规律,立足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高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一是把建设延安革命博物馆城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城市建筑风格要与革命旧址相协调,革命旧址保护也要与城市发展、群众生活相适应,让延安真正成为全国人民期待的革命博物馆城。二是贯彻保护为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坚持修旧如旧,还原革命时期艰苦风貌,腾出资金用于其他旧址、旧居的恢复和利用,绝不能“硬件”保护到位了,史料挖掘和精神传承工作悬空了。三是提高革命文物保护专业化水平。统筹做好有关革命旧址产权征收、划转工作,鼓励非国有旧址产权所有人依法依规履行文保员与讲解员职责,加强文博领军人才、技能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让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情。四是整合文史研究力量。切实用足用活用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等单位研究力量,围绕党史研究和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统筹安排研究课题,建立优秀成果奖励机制,举全市之力拿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分别成立延安精神和地方党史学术委员会,严把审定关,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五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近年来,由于免费开放致使革命旧址和纪念馆游客激增,既影响参观质量,也对文物保护造成危害。建议打造革命旧址、纪念馆预约和服务大数据平台,有序分流游客,提供讲解和住宿、餐饮等信息服务。主要博物馆、纪念馆设立闭馆日,错峰开放。打响延旅集团品牌,面向全国开展来延散客及自驾游游客配套旅游服务,增加经营收入,提高游客满意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