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成都青羊区桂花巷,你们砍掉的是乾隆皇帝哭着都想要的中秋礼物
66385

成都青羊区桂花巷,你们砍掉的是乾隆皇帝哭着都想要的中秋礼物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14:372

考的是古,说的是今,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

不到一个月前,成都市青羊区桂花巷的几十棵桂花树被施工方砍了。为什么要砍,已说不清楚,但肯定不是必须要砍。为什么要放到今天再来说,因为马上就是中秋节,自古八月中秋和丹桂飘香就连在一起,现在“丹桂胡同”没了桂花树。这种缺憾不是简单行道树的缺憾,更是文化传统、城市记忆的残缺。可以想象,当那条街上的街坊们,在中秋之夜抬头赏月时,周遭全是砍秃的桂花树桩,这种场景何其荒诞。

有一小撮人,一边高喊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边却毫无底线地大肆破坏,说到底,在他们的认知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过是自己捞取升迁资本、金钱财富的口号而已。这如果是在桂花巷还叫“丹桂胡同”的清朝,这些砍树的人,恐怕就不是罚款免职、诫勉谈话这么简单,说不定还要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为什么?因为乾隆皇帝喜欢桂花,尤其喜欢中秋节的桂花。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他,“皇上,你想要而不可得的桂花,被人砍了。”估计皇帝该暴怒了。

万寿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乾隆八旬万寿节的盛况

话说唐玄宗时发明的千秋节,经过一千多年的发酵,到乾隆时,已经变成了万寿节。

千秋节、万寿节,皇帝的生日,玄宗时始创,具体可见:

舞马衔杯银壶,禁止出境的国宝,却讲了一个倒霉悲惨的故事

这中间,没有一个皇帝活过100岁,但皇帝们的预期寿命倒提高到了10倍。乾隆帝跟唐玄宗很像,都是八月生,生日离中秋节很近。乾隆尤其近,他的生日八月十三日,与中秋节仅隔一天,所以万寿节与中秋节就连着过,声势非常浩大。

宫里要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万寿节、中秋节,过节的时候,张灯结彩、天天大宴、群臣朝贺,要供月(皇家供月,民间拜月)、颁赐瓜果月饼,还有连台大戏,唱着当时的热门剧目《丹桂飘香 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等。宫里宫外,普天同庆,一片祥和,但乾隆皇帝总觉得还少点什么。

郎世宁等绘 乾隆皇帝射猎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有“木兰秋狝”的传统,除雍正外,康熙、乾隆、嘉庆都喜欢去,乾隆帝尤甚。康熙时建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成了皇帝的驻跸所在。一般七月中旬左右,皇帝到避暑山庄,在那过完中秋节,去木兰秋狝,待到九月九重阳节后,再从避暑山庄回京。

乾隆帝在位60年,太上皇又当了3年多,在避暑山庄过的中秋节居然有47个。其中,12岁时跟着康熙帝1次,在位时43次,太上皇3次。

问题来了,避暑山庄位于塞外,桂花树是偏南方的植物,性喜温暖、湿润,在北京都不易成活,更别说塞外了。乾隆帝是个极好风雅的人,没有桂花的中秋节,怎么能行。

避暑山庄

说乾隆帝与唐玄宗像,不仅因为都是八月生日,更因为都是盛世天子,还都喜欢文艺,玄宗搞音律、舞蹈一把好手,乾隆写诗更是精力充沛。好事者把乾隆诗集的篇目加起来算了一下,竟有44028首之多,天均1.5首。

乾隆帝对桂花的渴望,全都写在了他的御制诗集里。想的不仅发愁,而且哭。

乾隆十三年作的《早桂》说:“桂月去年临塞外,相期今岁赏中秋。那知桂已先时发,独自看花泪暗流。”

这说的什么呢?去年八月时,朕在塞外,没看到桂花,就想今年在京城看,哪曾想今年京城桂花的花期提前,到中秋节时,开过了,不完美,太不完美了,哭。

话说乾隆帝另一次在诗里哭,还是圣母皇太后仙逝后,他在避暑山庄看着原来太后住的松鹤斋,“每逢佳节思亲倍,句忆右丞泪暗挥”,思念母亲而落泪。可见中秋节的桂花,对他来说有多重要。

十四年,乾隆帝又去了塞外,还是没桂花。《即景》说:“洞房云馆皆依旧,前岁今朝顿不同。我是逭愁来此地(近作早桂诗有塞游兼拟逭神伤之句),翻教即景惹忧忡。”还是愁啊。

弘历观月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十五年,乾隆帝在京,终于看到了中秋节的桂花,非常开心。《桂》写道:“露重槛风凉,迎阶绿间黄。中秋先报节,隔岁入吟章(塞外行围,率隔岁一举,是花未至塞外,故云)。一例皋涂种,偏依楚畹芳。谁曾到蟾窟,此处满天香。”朕隔年去一次塞外,搞木兰秋狝,塞外没有桂花,愁的啊,现在总算看到了,满天香,真香。

十六年,乾隆帝再次出塞,又没看到桂花。

塞外没有桂花就算了吗?不,神操作才刚开始。

十七年,当乾隆帝再次出塞,到避暑山庄时,惊喜地发现,避暑山庄竟然有…有…有桂花了。用心的奴才们,居然真在塞外培育出了能在中秋节开放的桂花。可想而知,当时的龙颜得多大悦。

乾隆帝立马赋诗一首《咏桂》:“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吟篇。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从诗里,都能看到乾隆帝笑得合不拢嘴的神态,这个万寿节,这个中秋节,过的好,好。

这样就圆满结束了吗?不,更骚的操作还在后边。来看看下面这件东西。

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故宫博物院藏的《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紫檀的边框,雕着夔龙纹,屏面是蓝绒地,屏中的桂树、明月、山石、草叶,都是拿黄金锤擛、镶嵌而成,桂花、树叶、小草则用黄金涂色工艺制作。

如果以为这只是一件应景的奢华作品,那就太小看办差的水平了。我们把左上角放大点来看。

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局部)

看到了吗?嵌金楷书的正是乾隆帝的《咏桂》。这是多大的一份孝心,多大的一份忠心啊!想想当乾隆帝在塞北看到中秋节的桂花时,该有多惊喜,当乾隆帝再看到这件御制诗配画、用料工艺都极精湛的挂屏时,该有多开心。

有如此孝心、如此忠心的是何许人也?正是屏风上署名的李侍尧。光看这一系列骚操作,就知道此人不简单。

李侍尧确实不简单。乾隆朝第一巨贪,都知道是和珅。可是号称“二皇帝”的和珅,最后落的结果,不仅身死,而且若不是托固伦和孝公主的福,差点族灭。

李侍尧像

李侍尧就不一样了,这家伙早早就开始露头。乾隆十七年,李侍尧调热河副都统,这个时间是不是有点眼熟,对,就是避暑山庄开始有桂花的时间,就是李侍尧献屏风的时间。此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大官要官当了个遍,画像还挂在紫光阁,列前二十功臣。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李侍尧因贪渎,两次被判死刑,两次都是乾隆帝亲自捞人,没多久就官复原职。

最经典的一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李侍尧时任云贵总督,云南官员海宁回京时,向乾隆帝举报李侍尧在滇贪污受贿、勒索下属。乾隆帝派当时的户部侍郎和珅、刑部侍郎喀宁阿前去查办。最后查实,李侍尧共索银三万一千两。按大清律,侵盗钱粮一千两以上者斩监候(死缓)。李侍尧有多笔赃银都超过了千两,能判好几次斩监候,和珅等钦差大臣据诸罪从重原则,判处李侍尧斩监候,秋后处决。

乾隆帝将钦差大臣的判决交给大学士、九卿复核。没想到,大学士们认为李侍尧罪情重大,应处以斩立决(死刑)。理由也挺充分,之前鄂善、恒文等都是因贪污,从重直接砍了,李侍尧数十年来受恩最重,贪污比他们还多,更应该砍了,以彰国宪。

大学士们给乾隆帝出了道难题,按惯例,此时一般要听大学士们的。但乾隆帝并不想斩李侍尧,但又不能自己站出来直接说。

乾隆帝又将钦差的意见、大学士们的意见发给各省督抚大员审阅,并特别强调必须拿出准确意见,“勿得游移两可”。没想到,绝大多数的总督、巡抚都赞同斩立决。

乾隆帝有点懵,这时候,收到了安徽巡抚闵鄂元的折子。闵鄂元说,“李侍尧历任封疆,其办事之勤干有为,实为中外所推服”,有些不干活还贪污的,因善于掩盖而逃脱法网,李侍尧这样能干的因疏忽不谨慎而犯律,有可怜的地方。律条开赦有“议勤、议能”之文,“今李侍尧晚节有亏,而勤劳久著。可否稍宽一线,不立予处决,出自皇上天恩”。

闵鹗元的折子算是说到了乾隆帝心里。乾隆帝下旨,特别提到了闵鹗元的折子,说看在李侍尧多年勤、能的份上,判斩监候,今年不杀,明年朝审时,九卿再议,到时候该是啥是啥,朕绝不曲法姑容。

而到了第二年,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之乱,乾隆帝说“一时总督骤不得人,李侍尧究属明白能事”,立即起用了李侍尧,补授陕甘总督。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斩监候的李侍尧就官复原职了。

李侍尧为什么能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的照顾,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真能干。在两广,整饬马政、制定满汉驻防制度、整顿粮食储备和货币铸造、管理海外通商;在湖广,平抑盐价……等等。西南善后与缅甸的战争,乾隆帝想到的是他;西北平定甘肃回乱,乾隆帝想到的是他;东南收复台湾,乾隆帝想到的还是他。

第二,对皇帝是真忠心、真孝心。据统计,自乾隆十九年至乾隆五十四年,李侍尧进贡了155次,可能还不是全部。乾隆时的朝进单总数约16000,李侍尧一人就占了1%。清朝人就描述其“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识者讥之。”像本文说的已经很用心、很精美的紫檀屏风,在李侍尧琳琅满目的贡品中,可能都排不上号。

第三,李侍尧是贪,但他并不是最多的。前文说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被查出贪污勒索三万一千两。处理完李侍尧,甘肃那边就爆出了以总督勒尔谨、布政使王亶望为首的惊天冒赈大案。道、州、府、县,从上到下,甘肃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全部参与,勒尔谨贪污七万两,查没王亶望的家产超过了百万两。最后,杀了57人,包括一年前还以忠臣清廉姿态上折子、认为应判李侍尧斩立决的勒尔谨,总共处理了113人。相比较,李侍尧贪那点,几乎就是毛毛雨。而且,更重要的是,李侍尧的贪污,很大一部分都用来了孝敬皇上,甚至连朝鲜人都有耳闻:“大抵侍尧贪赃中,五之三入于进贡”。

就这样一位比砍树不知道高明多少倍的忠君能臣,贪一点还是为了孝敬皇上,哪个主子舍得杀。另外,忘说了一点,李侍尧的曾祖叫李永芳,是大明降清第一人,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算起来,如果没有君臣纲常,他说不定还能叫乾隆一声表哥。

参考文献:

《故宫珍本丛刊》《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卷十一、卷十九,海南出版社,2000年。

《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七)《中秋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

赵尔巽:《清史稿·李侍尧传》,中华书局,1977年。

昭梿:《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条,中华书局,1980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第1册)》《云贵总督李侍尧贪纵营私案》,中华书局,1994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上谕档(第10册)》,档案出版社,1986年。

陈捷先:《清史论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

屈春海:《乾隆朝甘肃冒赈案惩处官员一览表》,《历史档案》,1996年第2期。

王彦:《月到中秋分外明》,《紫禁城》2007年第9期。

李文君:《乾隆皇帝的中秋节》,《紫禁城》2017年第10期。

宁霄:《清宫中秋戏剧观演活动》,《紫禁城》2017年第10期。

董建中:《李侍尧进贡简论》,《清史研究》2006年第2期。

孟姝芳、章文永:《清代皇权专制下官员的议罪和复出——以乾隆朝李侍尧为例》,《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