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汉至宋)五个项目的意义
66998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汉至宋)五个项目的意义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0:470

今天5月3日下午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在云端汇报汉至宋时期的五个项目。虽然考古主要研究先秦以前的历史文化,历史时期有大量文献似乎考古贡献不大。但是,近些年来历史时期考古大发现层出不穷,传统的都城和墓葬考古已经不算新鲜。相比先秦,历史时期多出了佛教考古和水下考古这两个大的门类,这在今天的汇报中都会出现,其中“南海I号”,是我国水下考古极具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值得期待。另外还很期待青海壁画墓的发掘,一方面我们家小姐姐非常感兴趣,另外去年人家领队大人还给我说过让我跟着去,我因为其他的活儿再次错过了到青藏高原一探秘境的机会,甚是遗憾。如果大家想看今天下午的汇报,可以点击文末链接。

第一项:15∶30-15∶50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田小红 汇报人:田小红

300米高空俯视石城子遗址

第一、石城子遗址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

第二,参照文献记载,基本确定石城子遗址即为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

第三,石城子遗址位于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孔道上,控扼天山南北往来交通的关隘,建制上严格遵循汉代边郡的军事建筑规制,为深入研究新疆地区及丝绸之路沿线两汉时期军政建置体系及边城规制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四,石城子遗址是汉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其考古成果对于阐释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历史史实,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历史文化建设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项:15∶50-16∶10 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赖祖龙 汇报人:赖祖龙

坞堡模型

第一、七星堆六朝墓群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大型六朝墓群,是中国六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墓群A 区是江西首次完整揭露的六朝家族墓地,是国内罕见的东吴周氏世族墓园;七星堆六朝墓群既是六朝移民“北人南迁”的历史见证,又是六朝时期经济繁荣、商贸活跃、民族融合的时代缩影,对研究六朝时期东亚文化交流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为了保护好这项文化遗产,地方政府提出“规划可以改、历史不能变”的保护理念,决定从开发商手中回购100.5 亩商住用地进行原址保护,建设“六朝艺术博物馆”。

第三项:16∶10-16∶30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王鹏 汇报人:仝涛

暗格木箱内鎏金王冠和金杯

第一、该墓葬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壁画墓在汉文化区非常流行,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尤其是吐蕃统治时期,并不流行这类墓葬装饰形式,显示了该墓葬的与众不同之处。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又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二、彩绘漆棺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独特葬具装饰形式。吐蕃时期青海地区多见彩绘木棺,而中原内地多见无彩绘的漆棺,这也是两个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形式。

第三、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先例。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曾经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由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第四、该墓葬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第四项:16∶30-16∶50 重庆江津石佛寺遗址

发掘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邹后曦 汇报人:牛英彬

水月观音与飞天

第一、石佛寺遗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通过考古发掘全面揭露出来的布局完整的石窟寺,是地下遗存与地面遗迹相结合、寺庙建筑与墓葬相呼应、碑刻材料与出土遗存相印证的历史时期考古的罕见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及文化、社会价值。

第二、遗址以大殿为中心,将窟前建筑、石上建筑群巧妙构成一体,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展现了一处独特的山水寺院园林景观,体现了“随山就势、巧于因借”的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思想及营造技术特色,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项杰出范例。

第三、遗址是宋代寺庙格局向明清寺院格局转变的少见的考古例证,清晰地反映了从宋代至明清时期寺院格局的演变过程,折射出佛教思想变迁对寺庙空间布局的影响。

第四、遗址中发现的石造像、石构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川渝地区和中国晚期石刻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同时,围绕摩崖造像逐步兴起窟前建筑和寺庙,为石窟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第五、遗址发现的碑刻题记极大弥补了文献的缺失,展示了遗址传承有绪的发展进程,是遗址难得的自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六、遗址位于现代城市的核心区,历经千年沧桑,景观独特,承载了地方先民的创造和情感寄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地政府决定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让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世代传承和合理利用,助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

第五项:16∶50-17∶10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负责人:孙键 崔勇 汇报人:孙键 崔勇

“南海I号”出土器物

第一、“南海Ⅰ号”沉没地处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Ⅰ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形、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到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

第二、“南海Ⅰ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在此优越发掘条件下,我们引入聚落考古理念,将“南海Ⅰ号”作为某一时间节点上高度浓缩的聚落形态,对海洋沉船的埋藏环境、古代贸易活动和海上生活、沉船遗址的海洋生态、古代中外生物交流

等进行综合研究。我们的保护发掘正是在无限接近全面提取揭露这些庞大的信息,这正是最初整体打捞的构想和初衷,同时也对水下考古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发现及打捞发掘工作前后历经近三十年,也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再到成熟壮大的水下考古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这是两代人多年的努力与成就,今天的成果足以告慰水下考古初创者与“南海Ⅰ号”第一任领队——俞伟超先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