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温度:踏步四季 瓷耀千年
汩汩的遮马峪河水从吕梁山脉深处蜿蜒流淌,嬉戏着四季花草,追逐着固镇炊烟,听着北涧疙瘩,下八亩、上八亩手铲与窑火的淬歌,眺望着远方的禹门口,朝着黄河母亲的怀抱奔去。
春之语 踏雪寻瓷
最初,我们考古小队在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驻地整理出土遗物,昏暗的灯光下,大家围坐于乒乓球案边,埋首于小瓷山之中,一片一片地挑选拼对着(图1)。尤以H20出土瓷片最为丰富,且多为宋金白瓷。对于这批瓷片的窑口,大家多模棱两可,遂决定先从遗址周边的窑口着手。
“霍、吉、隰三州及临汾、赵城……河津五县俱有窑”(明天顺五年本《大明一统志》)。地图旁,王晓毅领队指着蒲津渡和禹门口,连起一条线路,手指重重点在河津市的位置:“出发!”
2016年3月,春回大地的暖意被一阵急速的风雪吹散,由高振华带队,我们五人组成的调查小队,在雪花与泥土的搅拌中踏步前行。在整理历年工作成果后,我们沿着遮马峪和瓜峪沿线两岸重点排查瓷窑址的分布与保存情况,踏足了老窑头、古垛、北午芹、固镇四处瓷窑址。(图2)
带着期待的心情我们来到固镇瓷窑遗址,踮起脚尖眺望着,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根据前一夜下载的20世纪70年代卫星图及遥感影像来看,此处应该是大片连绵不绝的平台,可眼前大片的下洼,属于原始地貌的部分仅剩了几个小土堆了。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慢慢靠近,看见裸露断面的红烧土,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点。
夏之盛 梦回千年
“这块打麦场不太好用了,削低一点再压一压,秋后就更好用了”,地旁两位老农在门洞的阴影下悠闲地聊着天。暖风拂过,可我们的心却又揪了起来,相视无言。低落的情绪蔓延了几天后,最新的指示到达了——“进行抢救性发掘”,似乎初春的冷意渐渐散去,夏的暖阳大步走来。
固镇窑址区主要由南北两片区域组成,着手发掘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对遗迹所在周边同步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根据调查与勘探的成果,我们最终对三个地点使用RTK布设探方开始发掘,北部为北涧疙瘩发掘区,南部分为上八亩和下八亩两个发掘区(图3)。
大家都是首次接触瓷窑址发掘,以往的经验似乎都不太够用了,在边看书学习边清理遗迹的对比中慢慢前行。窑址的痕迹在地表总是比较清晰的,在孙先徒师傅的带领下进展神速。可同一个工作面,我们对于作坊的寻找却有点力不从心,地表杂乱的遗迹现象时现时断,时而生土时而红土,让人理不清头绪。
在大家纠结于地表现象时,背后有一邵姓老农,“哐哐”两锄头下去,带起了一阵惊呼,“不要乱挖!”贾尧焦急地朝着那个地点跑过去,见状大家都围了过去,“咦,判断为生土的层位下怎么会有石头呢?要不顺着石头再挖挖。”
意外和惊喜总是相伴而来,阶梯状的石头向下蔓延,牵引着我们探幽入盛,一个大胆的推测浮现心头:窑洞式作坊(图4)。有了目标干劲更加十足,火热的心与炎炎夏日抗衡着,千年的时代画卷在手铲的拂拭下缓缓舒展。
秋之实 河东明珠
2016年的夏日在千年时代气息下好似也缩短了几分,秋的蝉鸣渐渐响起,收获的季节到了。
遮马峪河水旁,我们清洗着出土瓷器,秋日的夕阳下,白烁烁的瓷片也渡上了金的色彩,一片片,一件件,一袋袋,6吨沉甸甸的标本把汽车的轮胎都压扁了,一趟趟绝尘远去。我们好似农地里收麦的老农,喜不自胜。
4座窑炉、4座作坊、1处水井、35个灰坑,炊烟升起的村庄,遮马峪河水的蜿蜒,吕梁山的绵延,一幅幅盛世美颜、一帧帧壮丽画面随着无人机的盘旋渐渐汇聚,上帝之眼的视角,千年的时代画面让人迷醉而不可拔。(图5)
枯藤小树飞燕,瓷窑流水人家,驰道西风车马,夕阳西下,河津窑火千年。
河东,这片文化的大地,有历史的沉淀,有黄河的奔腾,有文人的风骨,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河津的窑火重现,固镇的瓷器闪烁给厚重的大地上带来了灵动的气息,镶嵌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冬之赞 瓷耀龙门
发掘工作随着冬的气息渐进而告一段落,整理工作随之开展。浩繁的整理工作考验着大家的耐心,但每件瓷器的拼对修复、每张图片的色彩调和、每张图纸的线条勾勒、每件样品的检测观察,悄然给所有人都带来了点点的欣喜。(图6)
一种成就的感觉冲散了多半年的野外风尘气息,精细素雅的北宋白瓷、多姿多彩的金代装饰白瓷,还有那独具风采的金代装饰瓷枕在我们心中闪耀不息。
手中拿着枯树的折枝拄着,在春的话语中踏雪寻瓷;握着考古手铲一点一点挥舞,在夏的盛日中刮开千年的画卷;盘旋着的无人机渐渐升空,秋日的麦浪烘托着河东明珠映入相片;一堆堆散落的瓷片两两成对,在冬的礼赞中闪耀成型。
我们冲破风雨,踏着四季来到你的面前,而你怀抱窑火,头倚瓷枕(图7),沉睡了千年;我们用手铲轻拂你的面纱,轻吻你的香唇,你缓缓睁眼望向尘世,那盛世的美颜瓷耀了千年。
- 0003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