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考古队聘盗墓者,包公墓发掘探工出身洛阳盗墓世家,绘出墓葬草图
68882

考古队聘盗墓者,包公墓发掘探工出身洛阳盗墓世家,绘出墓葬草图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0:330

包公墓地考古疑云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包公,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清官之一,公正廉明,断案不阿。但是他自己死后葬地却成了谜团,不只一处,难分真伪,至今争议颇多。

(包公,剧照)

河南巩义、安徽合肥,两地都有包公墓,谁是真的?两座包公墓均早已被盗,合肥被盗最严重,直接大揭顶,将墓从上到下挖了,这事是谁干的?考古发现包公墓志,为什么没有解决争议,反而出现更多疑问?

近来我花时间,研究了《宋史》等历史文献中有关包公及墓的的记载,以及巩义、合肥两地对各自包公墓的考古调查,我认为,河南、安徽的包公墓都不存在真伪问题,两座都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河南是赐葬,安徽是归葬,这并不矛盾的。

(河南巩义包公墓)

何以这么说?先从安徽包公墓地的清理发掘说起。

包公,名包拯。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包公逝世,终年64岁。时皇帝宋仁宗赵祯亲临吊唁,追赠包公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又称包公为“包孝肃”,就是这么来的。

让包公墓真伪在现代成为话题的,缘于1973年安徽省博物馆对包公家族墓地的清理发掘。这次清理发掘情况,以《合肥东郊大兴集北宋包拯家族墓群发掘报告》为题,发表于1980年第三期《文物资料丛刊》上,报告执笔人是负责、主持这次清理发掘工作、退休前曾任安徽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兴汉。

(安徽合肥包公墓、新建)

安徽包公墓,位于时合肥市东郊大兴公社双圩大队黄泥坎生产队东北部一处稍高的地方,当地人称“岗头”。此地古称庐州合肥县公城乡公城里,是包公的家族墓地。

怎么想起发掘包公家族墓地的?原来时合肥第二钢铁厂要在这一带建石灰窑。在“抓革命,促生产”年代,一切服务于政治和生产,包公已与孔子一样,早被“革命群众”批斗臭了。包公墓也遭殃了。早在1968年时,被认为是包公墓、实为包公夫人董氏墓的大墓已被挖了个底朝天,成了一个臭水坑。

包公墓1956年11月,已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一钱用也没有。

(古墓破坏现场,与本文无涉)

1973年3月10日 《安徽日报》上,登出了这样的例行“通知”,要将双圩大队境内的包公墓所在一片地征用——

合肥市革委会冶金建设指挥部因建设需要,在东郊大兴公社双圩大队征用土地一片(包公墓处),东起合肥造纸厂道路,西至黄泥坎土路,南自铁路专用线,北到双圩大队办公室,上述范围内坟墓急需迁移,希各坟主于一九七三年三月十二日至三十一日前,持当地革委会证明前往大兴公社双圩大队办公室办理迁坟事宜,逾期按无主坟墓处理,特此通知。

也许是考虑到包公墓毕竟是名人墓,又是文保单位吧,厂方还是通知了时已易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的安徽省博物馆。

当时,博物馆的专家都“下放”或“进干校”了,曾于1954年参加北京大学第一期“全国文物考古训练班”的留守干部吴兴汉接到电话后,次日即去实地看了看。回来后,他写了报告给上级。意外的是,时安徽党政一把手李德生看到了报告,并作批文,于是,成立了包公墓清理发掘领导小组,还拨出3万元发掘专款——这笔钱在当可不算少。

考古队成员有30多人。这支考古很有时代特色,是“三结合”、“五联合”,领导小组有军队的代表、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方有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市文化局、合肥钢厂、墓地所在的大兴公社,还有当地的包公后裔。

领导小组为什么要吸收包公后裔?一因为他们对墓地知情,二是他们有阶级觉悟,世代贫农,虽没有文化,但可靠。

(包公墓发掘领导小组合影,左二包义旭,右一吴兴汉,资料图)

参与发掘的包公后裔有两位,一位是33代孙、辈分和年龄都最大的包义旭,和34代孙包遵元,他们均为当时包公祠食堂职工。而这一决定,也让他们背上了“挖祖坟”的骂名!

据吴兴汉后来忆述,安徽省博物馆动员、抽派出7位“业务骨干”,实际为讲解员,还多是女的。所谓考古队乃“杂牌军”,真正懂点业务的只有上过考古训练班的吴兴汉,和一位叫陈廷献的探工。

(现代探工作业中)

而在吴兴汉和陈廷献两人中间,别看陈廷献仅是探工,他其实才是真正的“考古专家”。

每支考古队都少不了探工。何谓“探工”?是考古发掘前对地下情况进行勘探的技术工人,他们和现在修地铁、找矿先期进行地下地质勘探的技术员是一样的。 陈廷献勘探技术一流,只要他探过的地方,地下是否有墓,有几座墓,墓的朝向、分布情况便一清二楚。

陈廷献这技术绝了!哪来的?原来他是盗墓利器发明所在地洛阳人,其父祖辈曾都是“找古人”,换句话说,李廷献出身于洛阳盗墓世家。

(现代被抓盗墓者)

而陈廷献本人在1949年以前也参与过盗墓,是位货真价实的盗墓者,擅长使用洛阳铲。进入考古队后,他将盗墓经验应用到了国家建设和考古工作上。

据我研究中所知,招聘盗墓者到考古队,陈廷献并不是特例。

1949年后共和国考古文博事业刚兴,在亟需用人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聘用1949年以前曾盗墓、拥有盗墓绝技者进考古队很正常,并不鲜见,他们正是考古所需要的人才。如1972年开始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队成员中有好几位是1949年以前长沙的“土夫子”,他们在发现马王堆汉墓、发掘马王堆汉墓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马王堆考古现场,资料图)

因为有探墓特长,被考古队聘用后,他们便拥有了一个正式的职称——“探工”;他们使用的勘探工作洛阳铲,也随之被正式称为“探铲”。

陈廷献在包公墓的清理、发掘时,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整个包公家族墓地的地下墓葬分布情况,及最后包公真墓发现,都是陈廷献先探到的。

考古与盗墓不同,考古勘探更为科学和讲究。如何发掘包公家族墓地,从哪座墓下铲?吴兴汉是在陈廷献对包公家族墓地全部勘探后才决定的。

(洛阳铲打探孔)

陈廷献先从墓地的最外边探起,由外向里,成排成行地打探孔,据掌握的地下情况,绘制出了一张准确的地下墓葬分布草图,标明位置、边缘和墓室大小、主次位置。

当时地面上有分布着大大小小七八个坟头,从哪座墓先挖?吴兴汉决定先小后大,先易后难,从旁边最小的一座墓开始,编号M1。这也是考古常用的手段——先试掘看看。

谁想,歪打正着,原来这最不起眼的小墓就是包公墓——后知是包公迁葬墓!

从墓中挖出了包公和其夫人董氏墓志各一方,还有已散落、后被认定为“包公遗骨”的一堆骨头。

(包公墓志出土现场,资料图)

以前都传合肥包公墓是假的,是衣冠冢,这下热闹了,竟然是真身墓。

消息很快传开,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当地村民原本从开始打探孔开始,每天就围在考古现场看稀奇,这下好奇心更大。

出于安全的考虑,合肥市公安局派出民警,拉了铁丝网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

(古墓被破坏现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