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休息时除了看书,都爱干这些事情,放下手机你也可以做
古人的休息安排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转眼一周又过去了,又到了周末。
周末做什么?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比非节假日事还多。很多时候,我很羡慕古人的慢生活节奏,有时间享受生活。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古人的周末生活。

在古代,大多数人没有现代的上班概念,只有公职人员才会有“周末”,这个周末概念当然那时也没有的,但休息时间是存在的。
古人休息时间最喜欢的活动,户外当然是首选之一。人们会利用难得的节假这类休息时间,带家人友人出去,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或是看看比赛什么的,由此形成了许多节日休假型活动,如正月十五的走百病、寒食节的荡秋千、重阳节的登高,等等。

这些活动也是古人日常的放松和健身活动。比如荡秋千,相传是北方名叫“山戎”的少数民族率先玩开的,《艺文类聚》引《古今艺术图》称,“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以习轻趫者。”
但后来,“寒食日用秋千为戏”。为什么会成为寒食节风俗?因这寒食节与现代流行的清明节相连,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古代假日最佳的户外活动时间。

打秋千在唐时相当流行。唐玄宗李隆基还给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半仙”。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半仙之戏”条称:“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除了荡秋千,蹴踘(鞠)也古人休息日常玩的项目。

蹴踘又称蹋鞠,在现代就是踢足球。汉朝,人们特别喜欢蹴踘运动,踢球和看球都是大受时人欢迎的活动,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便特别喜欢踢球和看球,放在今天可以称为“超级球迷”。
到了唐朝,虽然马球流行,但蹴踘依然是人们休息闲暇时喜欢玩的项目,同样流行。
时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诗称,“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诗亦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唐朝不只男性喜欢蹴踘,女性也爱玩。
当时流行“白打”玩法,即不用球门,以踢高、踢出花样为精彩。寒食期间,宫里都会举行足球比赛,时诗人王建《宫词》即记:“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一直到晚唐,皇家到了寒食节都还举办足球比赛,韦庄《长安清明》即称,“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除了寒食、清明节,在休息时间,唐人都会踢上几脚,过把球瘾。

休息时玩玩户外,当然很好,但也不能把自己搞得太累,周末的存在原本就是为了休息,当个宅族,也是古人的选择。
古时候,喜欢宅在家里的人也不少。宅在家里,可不是睡大头觉,泡泡澡,看看书,都是古代宅族的休息方式。
如大澡堂在宋朝开始流行后,不少宅族便爱上的泡澡,过去老澡堂一年四季都开的,尤其的冬天,澡堂人满为患。而像眼下的夏天,泡热水澡也是最舒服的,而有条件的人家,还会自建供夏浴的水池。

看看书,则是古代宅族最最喜欢的休息方式,也是古人打发时间的手段之一。
如平常不喜欢洗澡的宋人王安石,有一次去大佛寺休假,觉得没啥意思,干脆带上本书去打发时间,看累了就在房间里睡觉。
他在《休假大佛寺》一诗中,记下当时的休假经过:“罢惫得休假,衣冠倦趋翔。挟书聊自娱,解带寺东廊。”

现代有人利用假期“充电”,在古代也有人选择利用假期,认真梳理一下工作思路和工作成果的,特别是每年放年假时,做个年终总结还是必要的。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与唐寅齐名的文征明,官至翰林待诏。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便未闲着,而是埋头整理自己一年里写出的作品。此即其《除夕》一诗里所说的:“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拒旧诗。莫笑书生帮迂腐,一年功事是诗词。”

像文征明这样,节假日都不闲的,在古代并非个例。
从上述可知,没手机、无电脑时代,古人的休息日也充实,也潇洒的。时易事移,如今的宅族,如王安石、文征明这般者已不多了,估计大都抱着手机,甚至一玩至天明,不是打手游,就是了发微博,聊微信,或是抖什么了。

- 0000
- 0000
- 0004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