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河南寻找老子遗迹,意外挖出一西周贵族大墓,里面殉葬14人
河南鹿邑太清宫遗址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0年前,中国考古界有一个重大发现,在河南鹿邑境内发现了高等级的“太清宫长子口墓”。发现这座大墓纯属意外,本来是找寻找老子史迹的,谁想弄出了一座西周贵族大墓。
鹿邑这个地方最有名的古代遗址建筑,就是太清宫——传老子就诞生在这里,《史记·老子列传》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因为有老子这个历史名人,鹿邑自称“老子故里”,当地有镇叫“太清宫镇”,有村叫“太清宫村”。
鹿邑属于豫东,东与安徽亳州相接,在古代属于亳州。因为这个原因,“老子故里”到底是安徽亳州(涡阳),还是河南鹿邑,多年来一直争执不下,安徽说“老子是咱大安徽人”,河南说“老子是我大河南人” 。其实,如果不是这一区域划属两省,就不会有这么大名人出生地是非了。
商代至春秋鹿邑为古厉国,春秋末年被楚国灭掉,并入楚国,设置“苦县”,西汉时属淮阳国。唐朝以后,鹿邑开始发达。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改名“真源”,属亳州。现名“鹿邑”早在隋朝时已出现,但境域与今鹿邑县不一样,有一部是老苦县。
鹿邑声隆实是在道教盛行以后,因为老子是道家鼻祖,其生地自然非同一般。东汉始在这里建老子祠,《后汉书·祭祀志》记载,元僖八年(公元165年),东汉桓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并在此建老子祠。
从此,老子祠便成为鹿邑、河南,乃至中国一名胜。
随着道教的进一步发展,老子祠的地位进一步被提高,唐宋以后,老子祠成为朝野骚客都会来祭祀、凭吊之所。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敕修亳州太上老君庙,唐高宗李治将老子升格为“皇帝”。
据《新唐书·高宗记》:乾封元年一月,唐高宗从山东祭封泰山回驾时,特地绕道亳州老子祠,祭祀老子,并追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县人宗姓给复一年”。
又据《旧唐书·高宗本记》: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追封老子母亲为“先天太后”,并于太清宫北建洞霄宫,以祀之。洞霄宫俗称后宫,遗址尚存。
那么“太清宫”又是怎么来的?原来就是老子祠改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太上老君庙又扩大规模,并改名“太清宫”,祭祀老子母亲的“李夫人祠”改名“先天太后祠”。
从此,太清宫成了鹿邑的名片,名声远播。
但到1960年代,太清宫只剩遗址了,由于当地取土、建筑、挖防空洞,遗址被严重破坏,仅存一处低台,上面还建有学校、供销社、民房。
虽然建筑不存,但毕竟是道教圣地,遗址上的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据资料,在1950年代,太清宫遗址上随处可见古代陶片、石器、骨器等遗物。当时的太清宫小学老师秦福庆,因为重视文物保护,将拾到的许多遗物上交政府,还被评为社会主义先进个人,出席了河南省群英会。
1960年代,随着在遗址上取土规模的扩大,出土的文物更多,有玉圭、玉龙、铜碗等。这些东西多以12个为一组,周围撒敷朱砂,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当年祭祀遗物。
那怎么想起发掘太清宫遗址的?原来在1980年改革开放年,出于发展旅游事业,振兴当地经济的考虑,河南及当地领导对太清宫文物资源和景观价值有了兴趣。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996年河南省政府指示河南省文物局先期做一些考古发掘工作,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文物局拿出发掘经费,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市文化局、鹿邑县博物馆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对太清宫遗址进行全面发掘。
当时河南官方挖老子出生地,也是有主题的,叫“探寻太清官悠久的历史、寻找历代帝王和民间祭祀老子的有关遗迹”。
谁想,有关老子的东西没有发现多少,倒是发现一座西周贵族大墓——长子口墓。从墓中出土了大量随葬,更令人吃惊的是,里面竟然挖出了14个被弄死的殉人遗骸!
长子口墓殉人发现情况,会在下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再说。
(注,有关图片、资料源于考古报告《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
- 0000
- 0002
- 0000
- 0000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