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服制度的巅峰——明代的官方服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复试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蕴含着中国人的礼制观念、伦理习俗、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作为研究古代物质材料为主的考古学也有一个分支叫纺织考古,前几年王亚蓉老师组织的纺织考古团队受到社会的关注,被称为大国工匠。不过考古出土的纺织品大多还是两周时期和两汉时期的墓地中,最著名的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所以听说做那个些纺织品的清理工作一方面需要极度的细心,另外还要有十足的忍耐力,因那个味相当令人回味。不过今年十一期间倒在山东博物馆看到一批明代的服饰。
明代服饰注重对传统的继承,远法周汉,近取唐宋,从色彩、面料、款式、纹饰到穿着的时令与场合,形成一系列的定制,规划之详尽,服饰工艺之精湛、寓意之丰富、纹饰之华丽,达到中国古代的一个巅峰,而之后的清代和民国乃至现在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传统汉服的踪迹。明代的服饰制度对周边国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韩国的传统服饰,都可在明代服饰中找到一定的影子。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国方略的时候,始终将服饰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重要举措,洪武元年便已经下达诏书“悉命复衣冠如唐制”,洪武三年初步确定了明代服饰制度的规模,洪武二十四年又对明代的服饰制度进行大规模地更定。之后,明代服饰制度又经过明世宗等君臣的修补,最终确立了一套等级严明,制度繁琐的服饰制度。
明代官员服饰是明代服饰文化体系中“礼”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突出了贵贱有别,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明代官员的服饰主要有文物官员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和命服服饰,还是相当有讲究,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人穿什么不仅仅是现在一般的常识,而是有固定的制度规定。
在明代很多非正式的礼仪场合,也会出现款式极为丰富的日常起居服饰,这类服饰便可以淡化等级身份的差别,而且还能追求当时的时尚风潮。明朝前期这类服饰较为简洁,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人们审美观念逐渐多样化,服饰款式也变得繁多,这也很类似从改革开放前到现在人们穿着的变化。
正所谓“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可以让人们看到岁月痕迹,记起历史岁月,留住文化根脉。在山东省博的“衣冠大成”展览所展出的明衍圣公及夫人冠服,因为他们“天下第一家”的特殊历史地位,所以一直珍藏在孔府,这些服饰保存完好、品类丰富、色彩鲜艳,质料典型,工艺精湛,堪比上周国家宝藏节目所展示的几件孔子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遗憾的是这类文物都是不让拍照的,只能拍一些人家影像中的图片以及其他文物的图片。这些文物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缤纷与雍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学习古代服饰文化,不仅是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可从过往的精华中汲取,创造未来的灵感。
- 0000
- 0000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