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农村丧事中亡人忌“犯七”,犯了要“打七”,“拦头打”啥意思?
69464

农村丧事中亡人忌“犯七”,犯了要“打七”,“拦头打”啥意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33:520

农村丧事中的“过柒”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一下过去农村丧事中的讲究,我以前已说过不少,大家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

这篇,主要讲讲”犯七“与“打七”风俗。

(棺前烧纸)

在农村生活过的网友都应知道,办丧事时会请阴阳先生,根据亡人的生卒年月日时,写“殃榜”,推“柒单”。

“柒单”写在一张方白纸上,出殡后,亡家会把柒单贴在原灵堂的后墙上,并把子孙钉连同扣上的青白线,钉在柒单上方,下没香案,供奉亡人的“神主”和“柒单”——这供桌又叫“柒桌”。

注意,“子孙钉”就是收殓时,将棺盖钉起来时使用时剩下来的一根钉子,这是有意留下的,一般封棺用4根,但买时要买5银,留下一根,这根就是子孙钉。要说明的是,也有用6根的,那买时就要买7根。

(红色漆画棺)

(棺钉,考古出土,如剩下没用则称“子孙钉”)

“柒单”之“柒”是数字“七”的繁体写法,现在都写作“七单”(下文均写作“七单”)。主要写明三个内容:一是亡人的姓名和生卒时间;二是“七数”,把亡人死后的四十九天,分成七个时间段,即“七日”,也称“冥七”,冥七与农历日期相对照,叫“冥阳七数”;三是在四十九天内即在七数里孝子贤孙要履行的丧俗事宜。

这七单似一种“日程表”,相当于丧事指南,丧家会根据七单上列出的事项,开展各项活动——这就是“过七”风俗,也称“做七”。

(清代殃榜)

与亡人生前一样,孝子每天早中晚三次,在七桌上放一碗饭、一双筷子,烧纸磕头,叫“供七”。每逢“七日”的前一天和当天晚上则要用三碗水饺祭奠,叫“报七”。

从死者倒头当天起,每7天悼念一次,要悼念7次,共计49天,这样共有7个“七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七”。

在第5个“七日”第一天的早晨,太阳未出之前,孝子和全家老少,要在大门外设一桌供菜,围跪在旁,面向东方哭泣,俗称“望五七”。据说这一天亡人也在“望乡台”上望一次子孙后代,此后就见不到了。所以,到五七这天,老老少少,男男妇妇都要来哭祭,让亡人望 一望。

(传说中的望乡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日”风俗中,忌讳“犯七”。

何谓“犯七”,就是七日的第一天,与农历每月的7号重合。农历一个月中有3个七,即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果人死那天是农历初七,就是“犯头七”,如果第3个七日的第一天,是农历逢七日,则叫“犯三七”,以此类推。

为什么忌犯七?老话说亡人“犯七”,那天会遭罪。亡魂在阴间要遭风雨水火之灾。遇到犯七,孝子就要为亡人做免灾代罪活动,俗称“打七”或“转七”。

打七并不在犯七当期,而要提前7天举行。如“犯三七”,那在第二个“七日”来到时,就要做活动,老话说这叫“拦头打”。

(做法事)

打七有条件的请道士来做,或者托有经验的老人来执行。事前糊好49面纸旗和一把纸伞,备好一盆清水,一根青柳树枝。若亡人是女性,还要准备一碗苏木水。

在打七的当天晚上,把纸旗纸伞沿坟坡插一圈,亡人的后代沿坟转圈,每转一圈,亲生闺女要喝一口苏木水。

苏木水是红色的,味甜。本是妇科多用中药,在《本草纲木》等中医典籍上都有记载,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特别对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血晕、痈肿都有效果。为女性亡人打七使用苏木水,应该是思念母亲育儿恩情,象征生产时所流之血。

(苏木泡水后就成红色的“苏木水”,现代发现苏木还有防癌作用)

与此同时,打七人手执柳枝,不断蘸水向纸旗上洒,边洒边唱《打七词》,这词又叫《打七歌》,歌词是这样——

新死亡魂犯几七?(参与活动的亡人家属齐答“犯×七”)

犯×七,打×七,七七四十九面旗。

杨柳洒下珍珠米,打坏纸旗换铁旗。

风来了,旗下躲。

雨来了,伞底躲。

火来了,水来挡。

水来了,土来挡。

子孙阳间代了罪,亡魂阴间保安康。

(农村新坟,下葬不久)

每转一圈唱一遍,柳枝蘸水打坏一些纸旗。如此反复七次,将旗伞全部打碎绪束。也有在坟前转七七四十九圈,每圈打坏一面纸旗,最后把纸伞打坏的——为什么要叫“打七”?就在这个打纸旗纸伞的动作上。

“打七”一般在亡人坟前进行,也可以在家中的“七单”前进行,前提是空间要够用。如果放在七单前“打七”,要在屋中设一张小桌,上放一个装满毛大麦的五升巴斗,把旗伞插在斗内,亡人的后代沿桌子转圈,其他则与坟上打七相同。

“做七”风俗看起来是一种迷信,实际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这是生人对亡人表达的一份哀思,不能以迷信论!

(供祭)

(注,部分图源网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