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天要下雪了,古人冬天盖什么被子?
69939

天要下雪了,古人冬天盖什么被子?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3:540

古人盖的被子有多大?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预报称,2016年入冬后最强冷空气来袭,全国多地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天气越来越冷了。

这个时候,一床厚厚的被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古代,人们冬天盖什么?古人睡觉盖什么?盖不盖被子?回答是肯定的,古人也盖被子,尤其在眼下的冬天,被子也是古人不可或缺之物。

现代人上床要盖被子,以保持睡眠状态下的体温,不致于受凉冻生病,特别是在眼下的冬天,被子更是少不了的睡具。古人也盖被子,但叫法不同,最早的被子称为“衾”。

古人视穿戴丝织物均为“衣”,如称袜子为“足衣”,帽子为“头衣(首服)”,衾(被)又称为“寝衣”,所以《说文解释》释“被”为“寝衣也”。

图:先秦时被了(残存,湖北楚墓出土)

与被子有两关的还有两个字“覆”与“盖”,北宋官修《广韵》认为“盖,覆也,掩也”,一个意思,这是使用被子的具体方式,俗话所说的“卷着被盖走人”就是这意思,故现代《汉语字典》在释“被”时称,“睡眠时用以覆体。”可见,虽然在被子的叫法有差别,但在使用被子的方式都是一样,都是“钻被窝”。

被子的出现,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人从何时开始睡觉盖被子覆体的?明罗欣《物原》称“神农作被”。这一说法并不可信,但被子出现的年代久远,这是可信的——“覆体”的被子应该与“遮体”的衣着,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出现,甚至更早。

早在先秦三代时,被子已成中国人普遍使用的睡眠用具。《诗经·国风·召南》中的《小星》一诗里,即有“肃肃宵征,抱衾与裯”的表述。这句话通俗说来就是,“天没亮就要离开温暖的被子外出了”,这里的“衾”与“裯”都是被子,裯是单被,这是中国人很早盖被子现象的反映。

图:殡仪馆整理尸体

在当时,不只活人盖被子,死人也要盖被子。《诗经·唐风》中的《葛生》一诗便称,“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指死者的尸体上覆盖着锦被。故“衾”,除了在人们睡眠时用于覆体保温之外,收殓时也要使用,区别是用于死人的多较薄,是单被(现代称“被单”),这一丧葬风俗,从春秋时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要说一下的是,人死后尸体覆盖上被子(被单),也是维护死者尊严的需要,同时可避免因五官变形、皮肤变色吓到生者。

图:人死后覆盖上被单

到秦汉时,人们已不太喜欢把盖的被子称“衾”,而多呼为“被”,或受此丧俗的影响,避凶趋吉的心理反映。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盖被子了,那古人盖的被子与今天一样吗?早期应该并不像现代有标准化的生产尺寸,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与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

“衾”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何谓衾?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衣部》释之为“大被”,这个解释很绕,“衾”与“被”互解,令人搞不清。实际上《说文解字》中所透露出的信息还是很丰富的,至晚在许慎生活的东汉,“衾”与“被”在概念上并不等同,而是有所区别的——“衾”是大被子,而“被”是小被子或单被。此即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谓:“衾,广也,其下广大,如广受人也。寝衣为小被,则衾是大被。”

图:《广韵》释“被”

“衾”与“被”的区别,还直接反映在厚与薄上面。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被(寝衣)是一种没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夹被,寝衣是午休这类短暂休息时用于覆体的,故古人又称寝衣为“小卧被”。

那么,古人盖的被子有多大?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乡党》里这么一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思是,休息时至少要有小被子,被子长度是一个半身高。从这里可以知道,先秦时被子的大小是有变化的,与衣服一样,根据使用者人的身高来裁做的。

图:先秦时高级缎被(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

以古代儒家第一名人孔子来说,他的盖子就比一般人大得多。孔子是出了名的大高个子(“长人”),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以汉尺来算,孔子身高约在2米22,即使以孔子生活时代的周尺来算,身高也在1米91。

据此可知,孔子盖的被子,最长可能在3米3,再短也有2米9。与今天对比一下,如此寝衣不是小被子,而是大被子了。

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