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千古帝都汉长安城
作为都城的长安,其修建从公元前202年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才完全建成,前后历时近百年。其城墙周长达25000米。面积3600万平方米,有160个里、巷,9个商业区。城内共有8条大街,均宽45米以上,其中安门大街长达5500米,是名副其实的十里长街。长安城四周围绕着高大的城墙,残墙至今仍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8米之多,如一条巨龙般延伸在今西安市的西北方。
长安城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都会,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50万左右,鼎盛时期可能还大大超出这个数字。它除了是汉王朝200余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还做过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以及唐的首都,总计有近800年的时间,是中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和使用年限最久的都城。
长安城是以宫殿为中心而营建的,体现帝王崇高地位和为帝王服务的大型宫殿群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与西方古代罗马城为炫耀其国力而建造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长乐宫、未央宫和桂宫、明光宫等是长安城最著名的宫殿,它们之间由飞架在空中的飞阁复道相连,不仅便利交通,而且壮观无比。建于汉武帝时的建章宫,因城内已没有地方容纳,所以建在城西。其宫阙上还装有能随风转动的大型铜铸凤凰,名相风铜鸟,“下有转枢,向风若翔”。国内外的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它们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力计与风向标,除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兼有气象研究的功用。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长乐宫、未央宫与秦的阿房宫一起,成了大宫殿的代名词。
随着汉王朝声势的日渐扩大,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尤其是陕西城固人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前来长安,汉王朝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地奔赴各国。此外,汉王朝还与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柬埔寨、印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建立了友好的交往关系。近年来在西安、咸阳等地出土了不少胡人形象的陶俑和外来物品。既充分说明了汉代对外交往的发达,又有力证明了长安在当时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汉长安城的建设,继承了秦人因地制宜、法天象地的规划思想,其城市布局对汉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近年发现的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南北超长建筑基线——南起秦岭子午谷、北至三原天齐祠遗址——总长度达74千米,表明当时已初步具备建立大面积地理坐标的能力,并体现出“法天”——法自然的人文规划思想。
在城市建设方面,长安城的下水系统也继承了秦代的城市建设方法,采用陶质地下水管道与明渠相结合的方式。地下水管道分主管道和支管道两种,主管道为五边形,支管道为圆形,如网络般埋于地下,会合于北城厨门附近,将污水导入渭河。这种下水管道网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先进的。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