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到隋唐时期佛造像的转变
71201

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到隋唐时期佛造像的转变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193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当年一个国家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东魏 彩绘胁侍菩萨像

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次大陆毗邻的地区传播,逐渐演化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传播,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向南主要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成为南传佛教;向北主要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和蒙古等地,称为北传佛教。

北齐 贴金彩绘菩萨像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三国志·魏书·东夷》,引《魏略·西戎传》:“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东魏 路文助造背屏三尊像

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佛寺——洛阳白马寺,这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此后,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北齐 盖僧伽造三尊佛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开凿石窟,兴建佛寺,雕造佛像,佛教信仰极为盛行。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创立了诸多佛教宗派。宋元以后,儒释道融合,佛教进一步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

北齐 贴金彩绘菩萨头像

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图像见于山东沂南北寨东汉画像石中,有三幅刻画圆形头像或佛教手势的人物像,被视为山东最早具有佛教特征的人物画像,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北朝时期的山东佛造像的情况之前已经介绍过见: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时期佛造像的繁盛

唐 坐佛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繁荣,佛教逐渐走向民族化和世俗化,不但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道教和儒家思想,而且还吸收了民间信仰和审美习惯。就造像而言,全国范围内造像风格渐趋于一致,逐渐摆脱了对神灵气质的刻画,而着重形体和人性的展现。济南市县西巷考古发现了迄今山东隋唐佛教造像数量最多、形象最精美的佛教寺院遗址。到宋代,佛教造像已极具亲和力,生活气息浓厚。济南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宋代泥塑汉代形象逼真,姿态各异,号称“海内第一名塑”。

唐 弥勒像

唐代净土宗盛行,弥勒和阿弥陀佛信仰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支,相关的弥勒、阿弥陀佛像风行。唐代弥勒信仰以武周时期最为盛行,弥勒像以倚坐式为典型,着褒衣博带式汉装,形体丰圆,与唐代世俗化审美观相通。

唐 弥勒像

在众多佛教造像装饰中,菩萨装束较为普遍。菩萨的造型源于出家之前释迦牟尼的太子形象,其装束繁复精巧,雍容华贵,不同朝代各有特征。北魏时期菩萨造像飘逸俊秀,多服天衣,较少装饰。东魏时期菩萨面相清秀,弯眉细长,口含微笑,轻衣薄裙贴体,装饰更加复杂,璎珞、珠链等刻划精细。北齐时期菩萨丰腴健硕,服饰愈加精巧华丽,佩饰也更加丰富多样,多头戴宝冠,着项圈,佩手钏、臂钏。唐代菩萨像多脸庞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身体呈S型,上身袒露至腹部。帔帛环绕,璎珞小巧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

佛像多着袈裟,也被称为三衣、福田衣,样式为长方形,原来是古印度僧人的服饰。三衣,指里外三僧衣的统称,福田衣指装饰田字状纹样的僧衣。中国的袈裟样式结合了外来和本地服饰的特点,如圆领袈裟,袒露右臂袈裟是古印度地区流行的披着方式;低开的“U”字领袈裟是中国变通后的样式。薄衣和无衣纹饰古印度流行特征;而厚衣和多折衣纹则是中国特点。

参考阅读:

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时期佛造像的繁盛

2020年游学:山东古代佛教造像概述

2020年游学:西安碑林博物馆佛教造像

2020年游学:甘肃省博的佛教造像与壁画

相由心生:中古山东龙华寺出土佛教造像精品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佛造像、经卷和唐卡

日享一书BGg01《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

日享一书TLs01《圣境印象 印度佛教艺术 》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