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今天带孩子“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清朝有一特别讲究
孩童为什么要在二月二进书房?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谈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真正来历。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讲了,自打“龙抬头”被确定以后,二月二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只对农民意义大,对于学子来说也很重要,有特殊的人生意义。
过去人为什么喜欢过二月二?这便是一个原因。在这方面,老话的说法和做法都很有意思。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古人二月二是怎么做的。
(东方苍龙,二月二出现)
中国人“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将来能“跳龙门”,这“龙”就是二月二出现。所以,古人会抓住龙抬头的日子,举行一系列活动。
二月二又有“龙头节”的叫法。在过去,为了争这个“龙头”,会让孩子在二月二这天理发,这叫“剃龙头”,俗称“喜头”。即使到现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店的生意都是奇好。
为什么人们要集中的二月二理发?这是清朝时特流行的一个风俗,清朝人特讲究 。
(宝宝剃龙头)
其实与正月不剃头风俗大有关系。在清朝,民间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一个月没有理发的孩子就等着在二月理发,即便没有二月二“龙抬头”,人们也有会集中在二月初理发。‘
不只孩子爱在二月剃龙头,图吉利,过去成年人也会选择在二月二理发,要沾沾喜气,寓意“隆(龙)发”,一年顺利。
过去二月二,妇女是不能动针线活的,特别是家有孩子进学堂和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忌二月二动针,担心“伤龙目”、“穿龙头”。
(针线活)
在科举时代,“龙头”代称考了第一名的状元,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这里的“龙头”就是指状元。所以,凡有学子之家,在二月二是万万不能动针,以免影响学业、功名。
因为龙抬头,古人认为二月初二是最“利学”的吉祥日子,有的私塾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学,书香门第也会在这天让孩子进书房,讨“龙抬头”口彩,寄托“占鳌头”希望。
“鳌”是一种鱼龙,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条,清朝时北京,“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古代薰器)
二月二除了学生要进书房“占鳌头”,还有“开笔礼”,为什么二月二有这类进学活动?因为二月初三就是传说中的主管学子功名的文昌帝君生日。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害虫出现的时候,所以又有“二月二,熏虫儿”风俗。从这一点看,二月二还是古代中国的“环卫日”。
(搞卫生)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在气温渐高,虫蝎渐活跃的仲春时节,提早对害虫进行灭杀、控制,对夏秋减少虫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称:“北人二月二日,皆以灰围室,云辟虫蚁;又以灰围仓,云辟鼠也。闽人以雷始发声,扫虫蚁。”
(打灰仓)
除了用草木灰围室治理虫害,许多地方还流行“熏虫”,用蔓菁熏壁虱,或用蔓菁汤遍洒屋内壁间,或用石灰围洒门前,或熏炕扫床,或以杖击梁使之震动,这些驱灭虫手段很有效果,以山西临汾一带最典型。
据民国十八年山西《翼城县志》:二月二,“人家有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壁间,谓之‘禁百虫’;亦有集合村众,抬神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以米羹,门前卫以石灰,名曰‘禳瘟’,谓将瘟疫禳而散之也。”
(青龙画像石)
与此同时,古人还通过饮食行为,祈求虫害的减少。民国十年《朝城县志》记载:二月二,“以绿豆末和米面摊煎饼,谓之‘熏虫’。”这种摊煎饼熏虫儿方式,其实是一种巫术,是想把害虫吃掉,这类“吃害虫”方法不一。
民国六年河北《万泉县志》记载:“二日,相传为‘龙抬头’。用油麻糖敬土地,人食之,曰‘咬虿尾’。”
(二月二饮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除了“吃虫”,还“吃龙”,一切饮食都有“龙”:
吃面饼,叫“扯龙鳞”,又称“扯龙皮”,面饼也称为“龙鳞饼”。
吃面条,叫“吃龙须”,所食面条叫“龙须面”,这一名称至今在使用。
吃饺子,叫“攀龙角”或“吃龙耳”。
有的地方还有意选在二月二食用猪头,这叫“吃龙头。”
(龙头)
- 0000
- 0002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