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实践与思考
17973

“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实践与思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55:451

2019年5月17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管理运营的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全面开馆。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充分利用考古与博物馆相结合的优势,开展一系列社教活动与公众考古活动,推动考古成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们走近考古、了解考古。活动逐渐成为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品牌项目,受到市民朋友们的喜爱。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同行分享经验。下面先简单介绍“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具体情况。

为南明铁炮脱盐

铁炮脱盐保护活动

2019年8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市一大道翻修排水管时,发现了一门铁炮,铁炮全长1.99、口径0.25、内径0.07、尾径0.36米。表面锈蚀严重,纹饰模糊不清。铁炮出土后随即送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保护实验室开展保护工作。根据铁炮的病害情况,要对铁炮开展除锈、脱盐、缓蚀和封护等的保护程序。除锈的环节耗时两个多月,除锈后,铁炮表面的纹饰和文字全部揭露出来。对于铁炮的保护,重点和难点就是脱盐。我们综合考虑了铁炮的体量等相关因素,采取了纸浆脱盐的办法。能否引入社会力量,让公众参与到铁炮的保护中?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与展陈宣教部多次交流探讨,决定推出“为南明铁炮脱盐”的活动。

活动环节包括讲解铁炮保护知识、参观科技保护实验室、铁炮脱盐体验。脱盐体验环节,公众先把上一轮敷的纸浆脱去,然后制作新的纸浆,敷贴到铁炮上。“为南明铁炮脱盐”公众考古活动共举办十次,历时两年,公众助力使铁炮脱盐保护顺利完成。铁炮脱盐后需进行缓蚀和封护。承接脱盐,我们又推出“为南明铁炮缓蚀保护”活动。缓蚀体验环节包括清除脱盐纸浆,蒸汽清洗机清除碎纸屑,最后涂刷缓蚀剂。通过活动,让公众了解南明历史和铁器保护的技术,近距离体验文物保护工作,也推动了铁炮保护的进程。

为饱水木履换水

为饱水木履换水

2020年9月29日至2021年1月17日期间,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举办了“州城外 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共有170余件(套)出土文物展出,其中包括十几只晚唐五代时期木履,也在本次展览中集中亮相,这批木履数量之多在广州地区考古发现中前所未见,反映了唐五代时期广州先民穿木履的历史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近现代。

对于木履这样的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在发掘出土时,为了避免其自然干燥而发生干裂、变形、糟朽等严重病变,因此出土时即将其浸泡于水中,保持饱水状态。展览现场展示了一批正浸泡在水槽内的木履,让大家近距离了解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在浸泡过程当中,为了防止细菌滋生等生物病害,需不定期更换浸泡水溶液。在展厅展示过程中,我们通过招募6名文物爱好者协助更换浸泡水溶液,文物爱好者们在展厅按照要求将木履取出,然后倒掉水槽的水,再加入新的浸泡水溶液,最后再将木履放进水槽中。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了解木质文物保护要求、流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亲自动手参与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关键环节,对饱水木质为什么需要浸泡在水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文物DIY”翻模复制活动

文物DIY翻模复制活动

“文物DIY”翻模复制活动采用我院历年来考古出土的生肖俑、瓦当、滑石猪等作为文物原型,我们翻制出模具,让公众利用模具亲自动手“复制文物”,作品可进行修饰加工。此项活动运用了国内常用的一种文物复制方法——翻模铸造技术,翻模铸造包括翻制模具、石膏浇筑、彩绘修饰等程序,我们提供制作好的模具,公众选择模具进行石膏浇筑、彩绘修饰,就能复制出一模一样的“文物”。通过此项活动,既让公众了解文物复制及修复的知识,又能自己动手“复制文物”,并将成果带回家。

思考与认识

通过活动的开展,总结了几点认识:

第一,公众深度参与。首先,公众对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具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这跟近几年文物保护修复的宣传与传播有关。其次,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热情高涨,受文物本体保护、数量以及活动场地的限制,铁炮脱盐每次最多招募12人,木履换水每次只招募6人。每次发布公告,名额迅速抢光。再者,亲自动手修复真的文物,参与到真实的修复工作当中,参与者非常兴奋。很多公众考古活动,考虑到文物的安全,都是做一些复制品或者模型,让公众去体验文物考古的流程。公众非常渴望参与到真实文物保护工作当中,而不是简单的参观或者模型的简单拼对。比如我们开展为饱水木履换水,换水过程中,参与者亲自接触唐五代南汉的木履,而以往观众只能通过展柜看展品。

第二,文物保护修复体验环节的选择,需要能够在半天时间内完成某一步骤,并且有一定的成效和成就感。文物保护修复流程很多,比如铁器的保护修复,有考古现场保护,方案编制、本体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等,其中本体修复又有清洗、去锈、脱盐、加固、拼对、粘接、补全、缓蚀、封护、随色等步骤。公众不可能全部参与整个流程的保护修复,比如南明铁炮保护,我们前期已经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清理锈蚀,把纹饰和文字揭露出来,让公众参与脱盐和缓蚀保护等环节。其他保护步骤就通过参观和PPT讲解的方式给公众进行普及和介绍。文物DIY翻模复制活动,模具制作时间较长,所以我们提前制作好模具,公众参与体验的是石膏浇筑及彩绘环节。自己动手“复制”一件跟展厅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还能带回家,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第三,安全性,公众考古活动的举办首先要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必然会使用到化学试剂。开展文物保护修复的公众考古体验活动时,应选择使用一些相对安全环保的试剂,并告知公众注意安全使用。南明铁炮脱盐和缓蚀保护活动,为抑制铁炮腐蚀氧化,需在脱盐纸浆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纸浆液呈弱碱性。我们提前告知公众需佩戴手套操作体验。缓蚀剂的选择也需谨慎斟酌。苯并三氮唑是常用的缓蚀剂,但因其毒性及挥发性,不适合开展活动时使用。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及局部实验,选用了磷酸氢二钠这种相对安全的缓蚀剂。活动涉及的各种仪器工具也需确保安全使用。

公众参与的程度,对文物的安全是挑战。这就需慎重考虑文物本体及体验内容。脆弱文物不适合作为真实文物保护修复体验活动的体验对象,但可在参观科技保护实验室中对公众进行科普介绍。而南明铁炮和木履的文物本体保存较好。体验内容设置方面,陶瓷文物的粘接容易错位,而错位后的重新修复,茬口难以合缝拼接,增加了修复难度,不太适合作为文物修复体验内容。铁炮脱盐和缓蚀保护、木履换水等体验内容比较安全。即使如此,也要在专业文物保护人员全程跟踪下开展。文物DIY活动中,翻模原型也是选用保存质地较好的生肖俑、瓦当、滑石猪等陶器、砖瓦石文物,模具则由我院专业人员进行制作。

第四,文保与宣教实现双赢,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南明铁炮脱盐、缓蚀保护以及为饱水木履换水的公众考古活动是建立在文物保护需要的基础上开展的。文物保护引入社会力量,增加公众参与度,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也切实推动了保护的进程。铁炮的多次纸浆脱盐,正是在公众助力下完成,多名文物爱好者一起脱纸浆、制纸浆、敷纸浆,大大缩短了当次敷贴纸浆的时间,提高了文物保护效率。而在这个体验过程,公众了解了相关历史及文物保护知识,体验真实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第五,文物保护部门与展陈宣教部门的沟通交流以及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在活动的策划起源时,展陈宣教人员提出需求,保护人员根据保护文物实际情况来实现,需要双方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活动的准备和开展过程以及后期的活动总结,同样需要双方人员的密切配合,做好分工。而“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活动中,展陈宣教人员,主要负责活动招募、招募人员联系、签到、摄影记录等辅助工作,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主要负责指导公众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活动。

“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将会持续推出,努力让文物活起来,丰富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林莉琼 吕良波

作者单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