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文化中有狗基因?“狗的传人”改变中国走向,历史拐点在这
“狗的传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本周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专门谈了“狗文化”,已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编发了两篇。这篇继续聊,是专栏稿中的核心内容。
让人遗憾的是,文章在报纸上甫一发表,很快就被其他媒体拿去用了,也不经我授权——中国一些媒体人的版权意识真的令人心寒,请尊重作者的劳动!
(龙文化)
如同“龙”一样,“狗”也曾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文化有“狗基因”。据《山海经·西山经》,在中国家喻户晓、生育万物的西王母就有“狗基因”:“其状如人,X(造字:“豹”右边换成“句”)尾虎齿而善啸。”这里的X尾就是狗尾巴。
在早期,犬与龙也常被相提并论,《墨子·非攻下》便有“龙生于庙,犬哭乎巿”的说法。
“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无处不在,至今人们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都有“狗元素”,这仅从汉字中创造中就能看出来,含“犬”字很多。笔者发现,《说文解字》“犬”部共收录83个字,加上“X(造字,两个犬字)”部3个字,计86个字。
(商代金文“犬”,简直是画出来的)
到南北朝时,含“犬”的字激增,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里便收入了265个字,如“臭”、“嗅”、“哭”、“默”、“戾”、“独”、“犯”、“狂”、“狠”、“猛”、“获”、“狎”、、“状”、“狱”、“器”……而这仅仅是“犬”部,还有大量分散在其他部首内,这些字反映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一些字中的“犬”,在现代汉字中已改变了,如“笑”字,下部原本也是“犬”。
《玉篇》中将此字归在“竹”部,写作“X(造字,笑下面的“夭”换成“犬”)。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哭笑”均因狗而生,借犬表达。再如“奖”,下面原来也是“犬”,可见,古今人都在乎的“奖状”,都想“获奖”,皆因狗而来……类似还有很多,可见狗文化影响之广,魅力之大。
(篆书“哭”)
(篆书“笑”)
但是相对于“犬祖神话”来说,上述都是小事,“狗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才是大事。
大家常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其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些民族认为自己是“狗的传人”,这些民族以犬为图腾。有一个“女配槃瓠”的传说,反映的就是这个内容。
中华“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在征伐犬戎部中立了大功的狗盘瓠[pán hù],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
这就是苗、畲、瑶、黎、侗、壮、佤等少数民族始祖诞生的传说,乃“人犬婚配”神话,用俗话来说就是“狗创造了人”。
至今,以狗为图腾的族畲,仍传唱着《狗皇歌》。瑶族有“盘王节”,会跳起“盘王舞”,所谓盘王就是“狗王(皇)槃瓠”。
(畲族始祖画壁画中的盘瓠形象,取敌头颅献高辛氏帝喾)
“犬祖神话”由来已久,《后汉书·南蛮传》便有记载:“槃瓠死后,(12个兄妹)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这“自相夫妻”,就是人类早期的婚姻形态“兄妹婚”,可见粗话所说的“狗崽子”、“狗娘养”的,并非无端而起。
与“龙的传人”一样,“狗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曾多次影响中华民族的走向。最重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771年,以狗为图腾的犬戎人,便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拐点。
《史记·周本纪》记载:“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至此,西周灭亡,继位太子的周平王眼看在西部无法呆了,“乃东徙于洛邑”,此即“平王东迁”。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十二属相》之戌狗)
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成一方诸侯国,世代为周王养马的秦人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所以史家说“无犬便无秦,无秦无中国”。
“犬戎败幽王”事件,是“龙的传人”败给了“狗的传人”,可见这些以犬为图腾的民族的厉害和重要!
事实上,“狗的传人”与“龙的传人”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一家亲”的中华大民族,创造了民族辉煌!
(陕西蒲城张按答不花夫妻墓壁画“出行图”,主人带着两只狗.)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