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石破天惊的史前奇迹之城
如果说这几天再次爆红的三星堆打破了之前我们之前即有的夏商周三代文化格局,那么陕北的石峁城址则以石破天惊之姿打破了我们原来史前文化格局,用王仁湘老师的话,惊喜不断的发掘,我们始终难以将石峁放在之前的史前文化格局中。所以,在看完陶寺、西吴壁和齐家坪之后,该轮到石峁这个重磅遗址。
石峁本是黄土高原上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如今不仅引起国人的关注,更以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姿,与良渚一起站在世界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前列。究其缘由,4000年前的石峁遗址充满了各种神奇和惊叹;考古十载,石峁大地上每天都有惊喜出现。石峁城下,秃尾河静静地流淌,日夜不息,见证并记录着石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2年发掘完黄陵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后,本想回去修整再找一个生活条件好点的遗址的邵晶,被领导一纸调令发配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陕北榆林地区去调查发掘石峁遗址。无奈的邵晶只好给大家忽悠道:"给大家找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租住在一个被废弃20年的窑洞小院中的考古队,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成果却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励。石峁遗址发掘出的第一处遗迹便是被有些学者称为“华夏第一门”的石峁外城东门。这个城门是一座距今4000年前的巨大城门,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包括内外瓮城、南北墩台、门塾、门道以及两翼的马面、角台等城防措施保存相当良好且完备,刚开始让人觉得应该是汉晋时期的城门。
外城东门最引人入胜的秘密当属“藏玉于墙”和“人头坑”。在发掘之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石茆采集到若干玉器。发掘东门时,据当地一白胡子老乡告知:“石头墙里有玉片片”。之后的发掘果然在城墙内发掘出玉铲、玉钺和玉刀等。因为玉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辟邪、通灵的功用,这种观念可能早被石峁先民所尊崇,并以“藏玉于墙”的形式来表达。
在外城东门的门道内、瓮城外和城墙外均发现了“人头坑”,坑内静静躺着100余个白森森的颅骨。经过鉴定,这些可怜的人以年轻女性居多,头颅都是硬生生被砍下,他们的枕骨部位都有砍的痕迹。至于这些玉和人来自何方,目前的研究显示,玉来自西北,人来自东北。
发掘东城门时,只觉得这个遗址可能是一个三重城垣的城址。后来经过系统调查,发现石峁城址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以石碶城墙为周界向内拱卫,巍峨壮观,气势如虹。
作为城址核心的皇城台位于外城东门西北处,是一座孤立的台城,为内、外城重重拱卫之核心,是一处四周包砌石砌护墙的高阜台地。除了东南一侧的“皇城大道”与外面连接外,其余均为深沟和陡峭崖壁。整座皇城台巍峨壮观,颇有平顶大金字塔之势,面积达8万平方米。站在皇城台上有“一片孤城万仞山”之感。
这几年最为重磅的要数2018年发现的30余件石雕。这些石雕原来是镶嵌在皇城台南护城墙墙面上的。雕刻手法以减地浮雕为主,多为单面雕刻。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符号、人面、动物、神面和神兽等。经过相关研究,皇城台石雕与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遥相呼应,共同构架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石雕传统,在中国史前文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这些石雕的风格和内涵甚至还影响了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发掘领队邵晶是这样回味如今的石峁:“ 如今,皇城台下开满格桑花,花丛后灰瓦白墙的院子便是我们的石峁之家,门阔庭广、窗明几净,与当初的窑洞驻地相比,何止天壤之别?住在皇城台下,开门见山,启窗闻香,沉淀着十年来的石峁过往,回味最深处总是被满满的幸福和甜蜜包裹着。窑洞驻地就在不远处,步行大约十来分钟,有意无意,我都会踩着石峁特有的黄米之路,从这头到那头,边走边想,细细品味这十年的幸福和甜蜜。十年来,习惯了看石峁的风起云涌、云卷云舒,风住云歇后,对雄伟东门、巍巍皇台,时常忍不住去猜想那4000年前的石峁的过往,但思绪过后,往往只留下“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的无尽感慨,而难有“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娓娓道来;十年来,都是带着“理荒秽”的心情醒来,到了“荷锄归”的夜晚仍不愿睡去,只因想对石峁的秘密知道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十年来,从东门到皇城台,边发掘边解读,石峁考古早已变成了生活的习惯;十年来,有欢笑、有苦痛、有兴奋、有哀叹,但我从不曾后悔。下一个十年,我还想留在石峁;再多个十年,我都想留在石峁。当我凝视皇城台的时候,只想轻声地说:与你相遇,是我一生的荣耀。”
扩展阅读:四千年前的石茆皇城台贵族喝什么酒?
日享一书WJf01《发现石峁古城》
拿奖拿到手抽筋的石峁遗址——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评述(顺山集、石峁、海龙囤)
- 00061
- 0000
- 0000
- 0001
- 0000